讲章 | 希西家的惧怕与信靠

题目:希西家的惧怕与信靠

经文:代下32:5—8;王下18:3—8,19:5—6

希西家王是南国犹大的第十三任君王,和在他之前的犹大诸王相比,希西家的属灵环境并不理想。他既不如他高祖父约阿施王有忠心祭司耶何耶大的扶持,也不如他爷爷乌西雅有一位敬虔父亲可供效法。相反,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极其邪恶,不但大兴拜巴力之风,还焚烧自己的子女。但令人称奇的是,25岁登基的希西家,在其执政的29年间,却专心信靠神,远离恶事。这里也再次让我们看到,信仰需要传承,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却不能世袭。神看重的是个人和他之间的生命连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并不一定能顺利成章的成为你个人的救主,每个人都需要第一手的信仰。同样,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不会酸倒,神不会因父杀子,即便我们一出生就在一个并不理想的氛围中,仍旧可以靠神断开那些环境及他人加注给我们的有形或无形的枷锁。

一、励精图治 专心信靠 (代下32:5—8;王下18:3—8)

希西家除去国内的偶像崇拜,将犹大人中存在了上千年的沉疴旧疾拔除,1拆毁境内一切的邱坛(这些邱坛中,一部分是当年迦南土著留下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后来所罗门王为自己的外邦妃嫔建造的,两类邱坛建造的初衷都是为了偶像崇拜,邱坛旁常设置有代表偶像的石柱。在民数记33:52里,神明确告诫以色列人要拆毁邱坛,但后来的以色列人一直习惯在邱坛献祭给耶和华神,即便圣殿建成后,仍不拆除,神喜悦祭坛,却不喜悦邱坛,它代表着分散、分裂和对耶和华神敬拜的不专心。)2去除了犹太人中的铜蛇敬拜;除此之外,希西家王还修理并洁净圣殿,带领犹大人守耶和华的节期,恢复敬拜的生活。

那时北国以色列已经被亚述摧毁,不复存在。然而强大的亚述并不打算停下自己南下的步伐,他们把苗头直指向南国犹大,亚述人前来围困犹大多座坚固城邑。希西家自知犹大和亚述相比力量悬殊太大,但他靠神并不气馁,他一方面积极迎敌,一方面做好都城耶路撒冷的防卫,打算与亚述作最后一搏。希西家的防卫部署有以下几个方面:

  • 扩充军备:修筑拆毁的城墙,城外筑城,制造许多军器、盾牌。
  • 内政方面:设立军长管理百姓,劝慰百姓刚强壮胆,百姓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

3、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做好耶路撒冷被围困的准备。为了防备围城时水源断绝,希西家先堵住城外亚述军队的水源,接著改道城外的基训泉,将水引入城南新开凿的西罗亚池。

希西家的部署是全方位的,既有实质的内容,又有对民心的鼓舞。他信靠神,他的信靠不是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努力,尽上人当尽的一切本分。从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出,亚述不战而退,百分百是神的工作,似乎人的防卫措施并没有起到作用,但在每次神迹中,神都希望人百分百配合他,与神同工。我们常常误解了圣经中所说的“信靠”一词,我们认为“信靠”就是什么也不做,事实并非这样。在希伯来书11章里,记载了许多信心伟人,他们因着信付出了努力:亚伯因着信,就向神献祭,亚伯是第一个向神献祭的人;挪亚因着信,就起来建造在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大工程——方舟;亚伯拉罕因着信,就遵命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出去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到哪里;摩西的父母因着信,就违抗王命,保全婴儿的性命;妓女喇合因着信,就冒死接待探子……,所以信靠神不是懒惰不行动,反而因为信靠神,我们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主说:天国是努力的人才能得着的。

二、强敌压境 惧怕妥协 (王下18:13—16)

据圣经和历史记载,公元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大军攻取了犹大46座城邑以及无数的乡镇,抢夺牛、羊、马匹、骡子、驴、骆驼数以万计,并将二十万犹大人掳走,亚述十八万五千人的庞大队伍已然抵达耶路撒冷西南25里之外的堡垒——拉吉。拉吉若失守,耶路撒冷就岌岌可危。

危急关头,希西家向亚述王求和,献上了很多的金银,甚至耶和华神的殿门和王宫柱子上的金子都刮了下来一并送过去。这一方面说明犹大国经过多年的积贫积弱,确实极度窘困,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另一方面显示出了,素来刚强的希西家、已经做好背水一战准备的希西家,在强敌越来越近时,信心还是软弱动摇了,希西家之前对神有坚定的信靠,他鼓励百姓说“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这和以利沙被亚兰军队包围时,鼓励门徒的话一样,以利沙对惧怕亚兰军的门徒说:“不要惧怕,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希西家又说:“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这话又仿佛重现了大卫与歌利亚对阵时所说的:“你来攻击我,靠的是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靠的是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可见,起初希西家也有着和大卫、以利沙一样的坚固信心,但现在他却退缩妥协了。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指责希西家前后不一,因为我们也常常像希西家,在困局中迷失,在挑战前惧怕。不确定的未来、动荡的环境、病痛的折磨等等都可能会让我们的心灵陷入软弱中。连跟随了耶稣三年半,亲眼看见主行过许神迹,亲耳听过主很多教导的门徒也在困境中惧怕,圣经记载主耶稣被捕后,门徒作鸟兽散,只有约翰一路跟随到十字架下,后来耶稣安葬之后,门徒仍旧在惧怕中,他们聚在一起,因为怕犹太人门都关了,可以想象,此时的门徒聚在一起一定不是兴高采烈的,而是垂头丧气的,也许彼得正在为自己三次不认主而懊恼不已,马太正在为自己曾经放弃作税吏的大好前程而扼腕叹息,门徒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长久期待并为之奋斗的天国梦想因着主耶稣的死戛然而止。过去做得算什么?未来又该何去何从?……精神上的打击和捆绑,犹太公会的虎视眈眈,让他们充满惧怕。然而复活的主突然临到他们中间,把从神而来的平安带给在场每个不安惧怕的灵魂。主说:“愿你们平安!”,门徒的疑虑彷徨一扫而空。由此看到,惧怕的本质是对神还有疑虑,对神还没有完全的信任与委身。

希西家的主动求和并没有带来他所期待的和平,亚述王并不满足于犹大倾尽举国之力凑够的金子、银子,他差遣使者去耶路撒冷劝降,使者用极其傲慢的态度羞辱犹大的百姓,嗤笑犹大的君王,藐视犹大人敬拜的耶和华神。在属灵的争战中,我们也常常像希西家,认为只要降低一点底线,牺牲一点原则就能得到我们所期待的,能享受到我们所愿意享受的,但撒旦要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他要吞噬我们的整个生命,让我们全然臣服与他,作罪的奴仆。妥协只能挑起撒旦更大的胃口,向罪妥协,最终我们一定会从起初短暂的罪中之乐很快进入到作茧自缚、进退两难的光景中。

三、寻求上帝 危机解决 (王下19:3—6,14-19)

走投无路的希西家再次来到神的殿中,请先知以赛亚向耶和华代求,这里希西家并不直接求问神,又口口声声称耶和华你的神,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之前向亚述王妥协的行为以及与埃及结盟这两件事让他在神面前自觉羞愧。然而神不丢弃每个愿意寻求他的人,神主动借以赛亚劝慰希西家,不要惧怕,并应许要拯救犹大。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中有多处教导人不要惧怕,诗篇的作者告诉我们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主耶稣对风浪中的门徒说:不要怕;主耶稣又说:你们被人屈枉,不要惧怕;在逼迫中,你们不要惧怕,这城有逼迫,那你们就逃到那城,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这里指神)……,但多少的时候,我们怕伤害我们肉体和情绪的人和事,却独独不怕神,所以我们宁可得罪神,也不愿得罪人。圣经中的古圣先贤却不是这样,约瑟宁可忍受冤屈也不敢得罪神行苟且的事、埃及两名勇敢的收生婆宁可得罪法老王也要保全希伯来的男婴、王后以斯帖宁可违王命也要替同胞请命、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今天我们又正在怕什么?求主帮助我们靠着主,刚强壮胆,驱除不应有的畏惧和焦虑,又心存战兢和快乐侍奉敬畏神。

希西家得到神话语的激励,就更加专心的仰望神,他从一开始的委托先知代求到自己开口向神呼求,他把亚述王送来的威胁信带到神的殿中,跪下祷告,呼求神的帮助。新约中有卷腓立比书是保罗在监狱里写成的,却被称他为是“喜乐的书信”,因为整卷书,字里行间充满赞美感恩,作者内心的喜乐平安跃然纸上,而事实上,接受书信的腓立比教会当时因着两位同工的矛盾,内部的合一出现问题,保罗自己身陷囹圄,生死未叵,是什么让他在绝境中看到出路,在危机中看到希望,那就是仰望神。今天,主也愿意接近忧愁困苦、怀疑和软弱中的你和我,将平安赐给每个需要的人。弟兄姐妹,仰望神就能把惧怕除去。

神听了希西家的祷告,一夜之间,亚述人溃不成军,仓皇败逃。这位能解决犹大危机的神,今天也能解决你我生命中的危机和你内心的不安惧怕,他正在等待我们寻求和仰望。你做好准备了吗?

讨论题:

1、从希西家的经历里你学到什么?

2、请分享一个靠主从软弱变刚强的见证。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