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在审判的裂缝中遇见活水

题目:在审判的裂缝中遇见活水

经文:珥1:13-20;唱诗:  20 、259、348;启应:诗42篇

你见过干旱之地的裂缝吗?大地裂开如破碎的瓦器,每道缝隙都像张开的嘴,呼喊着雨水。干旱常伴随蝗灾:幸存的植物为保水分,聚集了大量糖和蛋白质,成了蝗虫幼虫的绝佳食粮;而青蛙、鸟类等天敌因缺水减少,使得蝗虫聚集繁殖,最终形成吞噬一切的蝗虫大军。

约珥先知笔下的犹大地,正是这样一幅景象——蝗灾如龙卷风席卷田野,旱灾如火焚烧草场,连圣殿的祭坛都因祭物断绝而荒凉。这不是偶然的天灾,而是神亲手写下的警示。“约珥”的原意为“耶和华是神”,他的书卷虽未明确指向某个王朝,却以哀歌的形式直指末世,对每个时代都发出呼召:灾难是“耶和华的日子”的预演,是神划开的裂缝,不是为了毁灭,而是要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属灵干枯。更宝贵的是,在这裂缝中,有一道活水——全能者的恩典,要填满一切干渴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从约珥书1:13-20来看,如何在审判的裂缝中遇见这永不枯竭的活水。

一、裂缝中的哀求:承认困境,让痛苦引领我们集体转向神

约珥在13-14节向祭司发出紧迫的呼召:“你们当腰束麻布痛哭!伺候祭坛的啊,你们要哀号!”在此之前,先知已向老人、醉酒者等发出呼召,而对祭司的呼召更显迫切——他先称“祭司们”(身份),再唤“伺候祭坛的”(职能),最后提“我神的侍奉者们”(与神的关系),层层推进,直指核心:祭司与神的关系断裂了。 祭司本是神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本该带领众人以祭物与神相交,如今却眼睁睁看着圣殿的素祭和奠祭断绝。约珥书1章反复强调“从你们神的殿中被断绝了”,这绝非简单的仪式中断,而是犹大全地与神的关系断裂。献祭敬拜原是因神的恩典而欢喜的庆祝,如今祭物断绝,与神的灵交便止息,福分自然断绝。早期先知如阿摩司批判虚假礼仪,但约珥看重这祭物断绝——这并非他看重仪式高于神,而是他知道,礼仪的背后是生命的联结,与神关系断了,活水便停了。

先知深知这灾难不会绕过任何人。无论是老人、醉酒者、农夫、长老、祭司、国中居民,都无法逃脱这个灾难。这也给我们带来思考:世界上大多有苦难,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多少都有苦难,不同的是苦难的类型,大小,程度不同,尤其是像犹大地这样在历史中的重大时刻,没有人可以躲避。这正如今天的我们:人工智能时代正在重塑社会结构和生产力,世界上有很多人面临职业正在被取代或将被取代的焦虑;就算安稳日子里,也难逃关系破碎、健康问题、心灵空虚的困境。但这些问题从不是神的弃绝,而是祂的“提醒”,为要我们看到:唯有耶和华是生命的源头

约珥通过灾难启示我们:苦难是普遍的,逃不掉的。16节“粮食不是在我们眼前断绝了吗?欢喜快乐不是从我们神的殿中止息了吗?”这两个问句在希伯来文法中自带肯定答案——一切都断绝了。从人的角度看,蝗灾、旱灾、饥荒,终极审判,这是令人绝望的,让人感到自己在苦难中的无能为力。 但如果我们正视苦难的根源不是苦难本身,就会发现一个奥秘。约珥的呼召藏着一个奥秘:哀叹不是终点,而是向神呼求的起点

19节中,先知说“耶和华啊,我向你求告”,他不是抱怨苦难,也不是掩盖苦难,而是将整个民族的痛苦带到神面前。20节描述田野走兽“因溪水干涸而发喘”,“发喘”的原文含“灵魂渴求”之意,启应经文诗篇42篇也提到“如鹿切慕溪水”,这两个画面虽然相反,但都告诉我们:连牲畜都知道向生命源头呼求,我们这些蒙神拣选的儿女,岂不更该敞开胸怀吗?

弟兄姊妹,衡量我们与神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是否向祂隐藏生活中的一部分,隐藏自己的软弱与困境?但我们无法向造物主隐藏任何事。祂知道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幽暗角落,祂我们的头发丝都数算过,我们不该也不能向神隐藏。

有位被病痛折磨的姊妹,曾抱怨神:“我好好服侍你,为何让我受这苦?”直到某天疼得站不起来,她趴在床上祷告:“主啊,我撑不住了,你的恩典够不够我用?”神让她看见“走兽发喘”“鹿切慕溪水”的画面,她才懂:疼痛不是要摧毁她,而是要她放下“靠自己坚强”的执念,承认软弱。后来她分享经历时,一位癌症患者说:“你的话让我觉得,疼的时候不是被遗忘,而是被神抱在怀里。”

弟兄姊妹,你看,身体疼痛的裂缝,竟成了她与其他受苦肢体联结的通道,神借着她的软弱,让神的安慰如活水流向更多人。所以,痛苦从不会把我们推向绝望,只会把我们推向神的怀抱人类的绝望也从不是来自外在灾难,而是内心与神的疏远。当我们内心的至高处不留给自有永有、永恒不变的至高者,而是留给世界上一切可变的人事物,那么,内心就不会有真实的平安。在灾难面前,我们终将看清:唯有转向神,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慰

弟兄姐妹,当你为孩子成长中的波折抓狂,为身体疾病担忧,为生存焦虑,为教会冷淡心痛时,不要掩饰脆弱,只管像约珥那样呼喊:“主啊,这痛苦我承受不住,但我知道你在听!”这哀求是信心的开始,是选择来到神面前,承认困境,也承认自己的罪。

二、裂缝中的悔改:撕裂悖逆的心肠,承认罪,回归盟约中

蝗灾带来的远不止饥荒。15-18节层层揭开灾难的严重性:粮食断绝,喜乐止息,谷种枯烂,仓库荒废,牛群混乱,羊群受苦。这些不是偶然的自然灾害,先知宣告:“哀哉!因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这是约珥书的主题,这“日子”就是耶和华的日子——审判的日子。 这里称呼神为“全能者”,这本是安慰人的名号,意思是最强到大的,在象形文字中的意思是为儿女提供他们生命所需要的一切,此刻却与“毁灭”相连,为什么呢?

哀哉!因耶和华的日子是审判的日子。约珥书后面几章经文对这日子的描述层层推进:蝗灾是“耶和华的日子”的预演,亚述入侵是其临近的记号;末后的审判将临到全地,是将要来临的“耶和华的日子”,其包括大灾难、主再来、千禧年国度与天地更新。

这审判从不是神无端的发怒,而是对百姓背离圣约的回应。犹大百姓以为,摆上祭物、行够礼仪就能蒙福,转身却敬拜偶像,把丰收归为自己的能力,将平安视为理所当然——用虚假的敬拜代替了真诚的爱。

我们从圣经和历史中清楚地知道:耶和华常常显明爱与忠诚坚守盟约,但申命记28章的圣约咒诅不会落空:背离神的,必承受恶果。神允许这愤怒临到,是为了洁净祂的百姓,让他们在破碎中回转。这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根基若偏离神,一切繁荣都是在沙土上的建造。

今天的经文同样对我们带来严肃的警醒:我们是否也用虚假的敬拜替代真诚的爱?是否在教会热心服事,却对家人冷漠;是否明知故犯,违背神;是否把聚会当打卡,来时空空、去时空空;是否把祷告当任务清单,内心却以金钱、地位为依靠?等等……

作为基督徒,不可以虚假敬拜代替真诚的爱,耶稣说,“彼此相爱”是门徒的标志,“尽心爱神、爱人如己”是最大的诫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谨记和追求的。

曾听两位牧师聊天,一位问:“我们同聚一堂,同听一位讲员证道,彼此问候‘平安喜乐’,将来在天国,真能看见彼此吗?”又问“你觉得你们教会将来能够在天国再相见的有多少人?”另一位答:“或许10%吧。”我认为这并不是定论,但却引人深思:天国是为圣洁的人预备的,若不认罪、不回转、在地上都不能彼此相爱,怎能指望在那里相见呢?圣经说“呼召的多,选上的少”,不是因神预定哪一个人,而是因那个人对恩典的回应。神的拯救是集体性的,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为他人的益处祈求——这正是传福音的使命。

在这段经文中,请留意一个词,18节“羊群也受了困苦”中,“困苦”的原文含“因他人过错而受罚”之意,正如以色列人的认知:人的罪会让草木枯萎、牲畜受苦(罗8:19-22也印证,全地因人类的罪一同叹息)。因此,约珥呼喊的不仅是长老祭司,更是国中所有居民——罪恶从不是个人的事,而是集体的责任。

今天的世界,失败、背叛、堕落带来的苦难,既关乎个体,也关乎群体。个人悔改重要,集体悔改更不可少。神借着困境震动麻木的心,不仅是对神的麻木,也是对人的麻木。多少人若非苦难,一辈子不会来到神面前;多少人像浪子,若非耗尽一切,不会转头回家。当我们面对自己或别人的痛苦、与神的疏远,是否愿意为群体呼求,和他们一起回转向神呢?

约珥让我们看见:谷种枯萎,是要我们知道真正的粮食是神的话语;喜乐止息,是要我们明白真正的喜乐是与神的灵交。对神的疏远,才是一切痛苦的源头。因此,承认“我们偏离了神的道路”,不是绝望,而是回转得医治的开端。大卫在罪中呼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诗51:10),彼得在否认主后痛哭,却在裂缝中领受喂养羊群的异象——历世历代的见证都在诉说:神的审判中,藏着回转得救的恩典。

三、裂缝中的信靠:抓住应许,让活水涌流,等候圣灵浇灌

经文结尾,走兽因溪水干涸而“发喘”(20节),之前我们说,这看似绝望,却藏着信靠的微光——连受造之物都在等候神的怜悯,何况我们这些蒙救赎、有灵性的人?

约珥虽宣告“毁灭从全能者来到”(15节),却从未怀疑神的应许,因为他知道:我们的神既是烈怒的审判者,更是慈爱的救赎主。祂因公义审判,除去悖逆,洁净百姓,正因祂的慈爱;祂能让蝗虫来,也必让蝗虫去;祂使溪水干涸,也必降下甘霖。约珥书2:18先知明确宣告:审判之后,必有恢复与恩典临到悔改的人。耶和华必以恩典和慈爱回应诚心归向祂的人。这是基于神属性的应许:祂曾说“发光的沙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泉源”(赛35:7)。约珥的时代,犹大看着干裂的土地绝望,却不知蝗灾正是复兴的前奏!后来神果然“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恤他的百姓”(珥2:18),要“赐给你们合宜的秋雨,为你们降下甘霖”(珥2:23),让“禾场必满了麦子,酒榨和油榨必有新酒和油盈溢”(珥2:24)。“耶和华就发热心”,这“热心”不是一时地冲动,而是神永不改变的爱。约珥称神为“全能者”,正是要我们知道:祂不仅有权柄审判,更有能力翻转灾难

今天的我们,或许正经历人际关系的破碎,或许四处飘荡渴望一个家,或许遭遇突发变故满心恐惧,或许走在灵性的荒凉中,但请不要灰心,神的应许从未改变,耶和华说:“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耶3:14)。人唯有站在绝望边缘,才知自己有多渴望神。而这种信靠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约珥召集严肃会、呼吁禁食祷告,正是悔改的行动。我们要像祭司那样束腰痛苦,也就是带领会众谦卑(13节),像百姓那样放下自我中心(14节)禁食祷告,像先知那样将忧虑交托神(19节)向神求告。因为神的心意从不是灭绝,而是“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2:13)。

所以,弟兄姊妹,在苦难中与神同行,虽有挣扎,却终会看见:神的恩典能转化一切。就像是神叫约瑟经历的苦难都变成好的,为要使他生命更加成熟,神要使用他拯救以色列民族。

弟兄姊妹,今天的我们,活在主耶稣基督做中保的新约时代,祂赐给我们的是得胜的福音、得胜的生命。我们不必总强调自己的软弱与罪性——这固然是事实,却不能因为总是强调,这不能成为我们不顺服神旨意的借口。我们要强调耶稣得胜罪、抵挡诱惑、战胜世界的能力: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7),约翰一书5:4“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只要我们坚信自己在基督里是得胜的,就能在苦难中信靠神,抓住应许,让活水涌流,等候圣灵浇灌,持守对基督再来的盼望。

最后,请弟兄姊妹记住约珥书1:13-20给我们的启示,不是要我们恐惧灾难,而是要在苦难中学到三件事:第一,承认苦难不可避免,面对困境时当向神哀求——正如诗篇107篇中,百姓在患难中向至高者呼求,祂就搭救;第二,苦难背后往往是与神的疏远——诗篇107篇说,那些在黑暗中受捆绑的人,是因违背神的话、藐视祂的旨意,因此悔改与饶恕,是恢复关系的途径;第三,要重视集体悔改与呼求——没有人能在灾难中独善其身,我们当为神的国和他人的益处,承认困境与偏离,集体回转向神。我们要数算神的恩典,信靠祂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因祂使饥饿的得饱足,使被困的得释放,使恐惧的得平安。

愿我们明白:审判的裂缝越大,活水的涌流越丰沛;生命的破碎越彻底,恩典的充满越甘甜。愿我们紧紧跟随这位又真又活的神,无论遭遇何事,都能唱出:“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要朝见神!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