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第五课 将离加利利
上一节课讲到主耶稣在加利利地区早中期的传道工作,时间跨度约有一年半,本节课仍将继续讲述主耶稣在加利利后期传道的事迹,为期约六个月。
主耶稣拒绝了那些因五饼二鱼的神迹拥戴自己作王的人,又和他们讲述了生命之粮的真理,继这件事以后,跟随他的民众中大半热情减退,转而离开。主耶稣也考虑到自己和门徒需要更多的休息、远离人群的喧嚣,安静思考授业亲近神。于是离开加利利来到叙利亚腓尼基的推罗西顿境内。
一、推罗西顿境内(太15:21-28;可7:24-30)
推罗、西顿在加利利北面,是濒临地中海的港口城市,那里商业发达,外邦人聚居。在主之前的传道期间,曾有从推罗西顿的居民来听他讲道,求医治,所以城中有人已经认识耶稣。此次进入腓尼基的推罗西顿,有位迦南妇人情词迫切的来求耶稣救治自己被鬼附的女儿,但主耶稣却一改过去立刻给人医治的一贯作风,他先对妇人的哀求置若罔闻,之后又对妇人展露出犹太人对外族人的成见:“不好拿儿女的饼给狗吃。”在犹太人眼中,迦南是个受咒诅的民族,但耶稣这么说,却不是他真的心怀成见,而是要考验这名妇人的信心。这名妇人的机警和信心最终让女儿获救,她回答主说:“主啊,不错,但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非常奇妙,主在神的选民中得不到支持,反倒在一个充满异教文化的民族中遇见了一个有如此可贵信心的妇人,她只有这一次遇见主的机会,就紧紧的抓住,但犹太人经常能得到主的同在以及聆听他的教训,却不珍惜。妇人的信心经受得住挑战和考验。这件事在现在看来似乎和主耶稣所行的其他神迹并无太大的不同,但在当时确是创举,因为主的恩典在外邦中彰显。
二、加利利海东西沿岸(可7:31-8:10;太15:29-39)
之后,主耶稣回到加利利,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加利利海的东西两岸,他医治了很多前来寻求他的人,圣经记载这些被医治的人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所以圣经学者推测,此次前来寻求主的人中有很多外邦人。圣经又特别记载他在医治一位舌结耳聋病人的时候,用亚兰语说“以法大”意思是“开了吧”,因为这句话很简短,这位外邦的病人能通过口型知道主在说什么,信心也会因此倍增。主耶稣总是体贴怜恤人的软弱,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却肯俯就卑微,不仅医治人的肉体,更顾念人灵魂的需求,在马可福音中还记载了他在伯赛大医治一位瞎眼的病人时,特别拉住瞎子的手带到村外,用唾沫和按手的方式让瞎子复明,并不是主真的需要大费周章才能使人得医治,而是他根据病人的生命状态,借这一系列动作,加添人的信心。主叮嘱人不要把自己的事传出去,因为治病只是出于怜悯,却不是他的主要任务。跟随主的人越聚越多,好些是从远方来的,一连三天,仍旧不肯离开,主就怜悯他们,藉着七个饼和几条小鱼让4000人吃饱。和之前五饼二鱼的神迹不同的是,这次来跟随的百姓中有不少外邦人。
- 最后历程的序幕
在即将离开加利利,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之前,发生了三件事情,为基督受难历程拉开序幕。
- 彼得的认信(太16:13-20;可8:27-30;路9:18-21)
这件事发生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位于加利利东北方,约旦河就发源于此,当时是掌管此地的是分封王腓立。主耶稣在犹太和加利利的工作已经有两年的时间,究竟别人对他的认识如何呢?门徒们是否与他同心合意呢?于是耶稣问门徒,“人说人子是谁?”门徒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耶稣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心直口快,他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的回答得到主的肯定,主说:太16:18-19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彼得名字意是“磐石”这里的磐石指的是彼得的信仰,教会建造的根基就是对主耶稣基督正确的认识,教会建造在这根基上,即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挫折,但神最终也会得胜。彼得掌管天国钥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彼得不是把门人,而是管理家事的家宰/管家,负责管理神的教会,而非有许可不许可进入教会的权柄,在使徒行传中记载彼得把福音传给了外邦人哥尼流,为教会向外邦人传教开了一扇门。
- 主首次预言自己的受难复活(太16:21-28;可8:31-9:1;路9:22-27)
这样的预告一是为了让门徒有心里上的准备,同时也时进一步让门徒认识到,这位
弥赛亚不是要揭竿起义,通过强权来征服世界,他得国的方式与众人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 耶稣登山显荣(太17:1-7;可9:2-8;路9:28-36)
主耶稣带上彼得、雅各、约翰上了高山,具体是哪一座山圣经没有明说,通常我们
认为是该撒利亚腓立比以北的黑门山。在山上,主潜心与父神交流,突然改变形象,脸如烈日明亮,衣裳洁白放光,马可形容说: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耶稣改变的新形象,反映了神的荣耀、圣洁和大能。是人所做不到的,验证了耶稣的神性。与此同时,摩西和以利亚两位一千多年前的人物出现在耶稣两旁,一起商谈耶稣将要钉十字架的计划。摩西和以利亚的出现,说明了主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预言的核心,摩西作为律法的颁布者,律法是启蒙的师傅,叫人认识罪,知道罪,最终目的是引领人到基督那里,使人因信称义。以利亚是旧约先知的杰出代表,先知们的预言也直指向耶稣。彼得看见:就想留下来搭三座棚,住下不走了,但云彩来遮住了这景象,摩西以利亚不见了,云彩中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有人把这次变相经历形容成高峰论坛,这实在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高峰会晤,天父、神子、以利亚和摩西参与其中,讨论的事是与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以及将来出生的人都息息相关的事。“耶稣登山显荣”虽在福音书中所占篇幅极其有限,却被视为基督生平记录中与降生、受难和复活同等重要的人类历史大事件。因为这个伟大的时刻不仅见证了主耶稣基督的使命和他完美的神人二性,让门徒及后世的人得以管窥将来天国的荣美,更为初期教会那些在逼迫和患难中的基督徒提供了做工的盼望和动力。使徒彼得晚年写信给正处在内有异端搅扰、外受强权压迫的弟兄姐妹,鼓励他们,作见证说(参:彼得后书1:16-18):“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由此可见,作为该事件的目击者之一,使徒彼得对此印象异常深刻。
- 下山之后(太17:14-18:35;可9:14-50;路9:37-50)
山上宁静和平荣耀,山下争吵焦虑混乱,主耶稣和门徒下山后,即看到门徒和文士
的争辩,原因是门徒治不好被鬼附的小孩,主就乘此机会教导门徒在属灵的争战中,信心至关重要。更不可少的是倚靠神得力量。
为了进一步栽培门徒,主耶稣第二次预言自己的受难复活,但门徒们仍旧懵懂,因为他们心中存有一般犹太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弥赛亚观念。主也藉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悉心教导门徒,主和门徒回到迦百农,有人来收丁税,主就寻问彼得对于神子交纳丁税的看法。丁税是圣殿税,犹太人到了二十岁,必须每年交纳半舍客勒的赎罪银(出30:14-16),用于圣所的日常开支,但规定祭司和拉比可以免交。收齐后,由德高望重的人送到耶路撒冷。一般是阳历2-3月收,如果日子快到还没交,就有人上门来催。主耶稣即是神子,也是拉比,有可以不缴纳的权柄,但却嘱咐彼得从鱼口中得钱,交纳了丁税。为后世基督徒留下有特权却放弃特权的榜样。
主虽然两次预言自己的受难,但门徒们仍旧为谁作老大争得面红耳赤,主就领来一个孩子对门徒说:“你们要谦卑象这个小孩子。”在天国里的人都应该谦卑如同孩子,顺服没有野心。主教导门徒要同心合意,与人和睦,饶恕人七十个七次,告诉他们“不抵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道理,去除门徒的宗派主义。
- 与犹太当局矛盾日益加深(太16:1-12;可8:11-21;约7:1-24,8:1-59)
主耶稣远近闻名,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居心叵测刻意刁难,他们向主求从天上显个神迹,借此来抓主耶稣的把柄,因为犹太人认为,假神只能行地上的神迹,如果耶稣不能显出从天上来的神迹,就可以说他是凭着鬼王来赶鬼的。据福音书记载,犹太曾多次要求耶稣显神迹,在主第一次洁净圣殿时,在五饼二鱼的神迹后……,犹太人认为,只有像旧约中记载的天降吗哪,日月停转,天干旱或不下雨等才是从天上来的神迹,他们只是想借此否认主耶稣弥赛亚的身份,不承认主是从神来的。主并不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只劝告他们要有真实的悔改。而主耶稣的受死和复活本身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神迹。
主教导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和希律的酵,法利赛人:注重仪文胜于注重与神的关系,重传统胜于重真理,假冒为善;撒都该人,不信灵魂、复活、天使、天堂和地狱,过于重理性;希律:贪图今生的享乐,重物质和世俗的欲求。
主耶稣和门徒到耶路撒冷去过住棚节(犹太人的三大节气之一,在阳历9-10月份,
共七天,那时五谷丰收,此节一方面感谢神赐予丰收,一方面纪念以色列人在旷野住帐篷的日子,过节时大家都住在帐篷里),在圣殿里教训人,在节期的最后一日有个风俗,就是祭司要到西罗亚池子里取一金罐子水带到圣殿掺上祭祀用的酒浇奠在祭坛上,这是节日的高潮部分,会众会欢呼高唱,热情沸腾,但节期结束,欢乐的气氛也终将归于平淡。这时主耶稣在圣殿大声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记,在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这一宣告在群众中引起了混乱,大家众说纷纭,大家都在议论主的身份。犹太领袖要除灭耶稣的心越发的坚定。他们紧锣密鼓策划,要抓取耶稣的把柄,他们带来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假意请耶稣来审判,当时犹太最高民间司法机构公会也没有执法权,何况平民百姓,他们没有权利处置这个女人,按照摩西律法把她杀死。如果耶稣说:来,我们现在按照摩西律法,扔石头把她砸死。那么他就触犯了罗马的法律,要受到制裁。如果耶稣说:不行,罗马政府不同意我们动用私刑,那么在百姓眼中,这个倍受尊敬的老师其实就是一个抵触摩西律法犹太教叛徒,会名声扫地;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件透着古怪,常言道“捉贼拿赃,捉奸成双”,这时现场只有淫妇,没有奸夫,他去了哪里?他为什么有机会逃脱?是捉拿为遂?还是因为他身份特殊,肆意犯罪也没人敢拿他怎么样,亦或者这根本就是犹太上层人士故意找人引诱妇人,有意制造的灾难现场呢?这里面疑点重重。在缺少关键嫌犯的情况下,能否就此定罪?众目睽睽,如果此时处死她,还有不公正的嫌疑。总之,无论怎么做都讨不了好!围观的人都在看主耶稣要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主耶稣却不慌不忙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随后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众人纷纷离开,主耶稣也没有定妇人的罪,只叮嘱她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耶稣又教训犹太人很多的道理。看着圣殿里常亮的金灯台,主宣告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死。”但犹太人不认识神,也不认识主耶稣,他们一心想要置耶稣于死地。耶稣却从容不迫的从他们中间出去了。
讨论题:
1、请从本课中主所行的事迹中选择一处,谈谈你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什么功课?
2、耶稣已经行了很多的神迹了,为什么法利赛人还是要求耶稣显神迹?
参考书目:
孙彦理《耶稣的一生》
钟志邦《天道圣经注释——约翰福音》
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约翰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