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综览》(二十八)——腓立比、歌罗西、腓利门书

弟兄姐妹平安:欢迎点击下方音频,聆听课程内容!

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圣经综览28. ——腓立比、歌罗西、腓利门书

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以弗所书四卷都是保罗在监狱里写的,又称监狱书信。保罗曾经三次入监。一次在腓利比仅有一天;第二次在该撒利亚坐监约有两年时间,第三次在罗马,监禁时间约两年,传统认为,上述四封书信都是保罗在罗马坐监时写的。

一、腓立比书概述

1、年代: 约写成于公元61年。

2、大纲:共4章

1章 在受苦中喜乐

2章 在服事中喜乐

3章 在相信中喜乐

4章 在施与中喜乐

3、内容

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来到腓立比城并建立了教会,及至保罗离开后,腓立比教会仍旧在传道的事工上供给保罗的需用。本封书信的缘起正是因为腓立比教会差派以巴弗提来供应保罗所需用的,保罗要他回去时带上这封书信,以表达对腓立比教会的感谢,同时也征对教会内部不和睦的事给予劝勉。本书的主要主题是“喜乐”,使徒保罗在苦难中怀着喜乐感恩的心,他勉励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姐妹也靠主喜乐,在所信的道上喜乐,在团契中喜乐。

4、腓立比书的神学主题

成圣

义(救恩)是神在基督里的作为,为的是使人恢复应有的神的形象,该形象曾因罪而严重损毁(西3:10)。按照保罗的理解,义一方面是一个已成就的事实,另一方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他称呼腓立比信徒是“众圣徒”(1:1),并指出神确实视他们为圣徒──他们不单被称为义人,他们“在基督里”成为了真正的义人。但与此同时,他也清楚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义,不仅是出自神主动的作为,更是基督徒本身的责任,需要在道德上力求完全。神要借着圣灵在信徒的生命里动工,信徒本身也必须作工(2:12-13)。这种基督徒生命的成长过程,神学上称之为“成圣”。 保罗深刻认识到信徒追求成圣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不能自由发展或全靠直觉来支配。书中经常读到保罗以命令式的语气劝勉读者(3:13-14)。他教导腓立比信徒要以感谢的心,不住祷告祈求,以致他们处身这个不断给人焦虑压力的世界,仍能保持心境平和,不失人生的方向(4:6)。他又教导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思想严加操练,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心思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和人格。因此,他吩咐他们要专注思想那些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事物,并那些能够吸引人进入信仰和有助信心的事情(4:8)。他更劝导腓立比信徒要行道(4:9)。信徒单有崇高的思想是不足够的,他们必须知行合一、身体力行(4:8-9)。最后,他劝勉他们要定晴仰望基督,凡事以基督耶稣为榜样。基督本有神的形象,但祂却不因为自己与神平等而谋求私利。反之,祂为了别人的利益倾出自己,成为人的样式,取了奴仆的形象;祂谦卑自我,存心顺服神。

喜乐

任何读这封信书的人,相信都不会忽略洋溢全书的“喜乐”调子,喜乐非仅是快乐,不单是去除痛苦和免于忧虑(2:27)。保罗在论及喜乐的时候,他事实上是形容一种平和的心境──能够平静地面对人生的起伏,凭着信仰的力量积极面对人生,深深信靠永活的主(3:1,4:4、10;1:25-26)。按照保罗的定义,喜乐之源是在于领悟到人生顺逆难料;快乐哀伤、疾病平安、富贵贫穷都只是经历的一部分;信徒却能够看透在种种境遇的背后,有一位至高的主,并祂掌管一切。

二、歌罗西书概述

1、年代: 约写成于公元60年。

2、大纲:共4章

1-2章 基督已成就的事

3-4章 基督徒应做的事

3、内容

歌罗西的教会通常认为是以巴弗创立的,以巴弗来到罗马,告诉保罗歌罗西教会中出现否认基督为教会元首的异端——诺斯替主义。这种异端的思想是异教和犹太教教义的混合体。他们教导歌罗西教会的人守节期、安息日、月朔等,禁戒他们认为的不洁净的食物,将物质与精神对立起来,认为物质是恶的,精神是善的。他们奉行神秘宗教的仪式和禁欲主义。要求歌罗西教会的人敬拜天使,认为基督和天使一样。这种异端对教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混乱主的道。保罗为驳斥异端,帮助歌罗西教会受异端影响的人归正思想,写下了本封书信。书中强调基督是神,在万有之上。

4、歌罗西书的神学主题

基督论

在歌罗西书一开始,耶稣的重要地位已经十分明显。保罗是祂的使徒(1:1),分散各地的信徒在祂里面得着弟兄姊妹的身分(1:2)。事实上,基督耶稣乃是信徒信仰的对象,也是盼望的来源──因为他们盼望的东西,基督已给他们存在天上(1:4-5,3:3-4)。神以行动拯救他们,把他们从撒但的权势中领出来,使他们得以与基督建立关系和接受祂的掌管(1:13-14)。1:15-20讲述基督的伟大。人可以在爱子──就是不能看见之神的形象──身上,找到智慧,完全因为祂曾有份参与创造,显明祂拥有神的权威。祂既是万物中头生的,便在所有统治者中居首位。天地万物,无论是有形抑或无形的,不管具有哪种层次的属灵权柄,都是靠祂造成的,也要顺服祂。万物皆靠祂得以维持,祂又统管那属于圣徒的国度。耶稣在创造中以至高无上的中保角色去运用神的特权。 保罗在其后的书信中指出耶稣在神的右边(3:1),我们若要了解神所做的事情和其背后原因,只需要把目光放在耶稣身上便行(2:2-3)。这篇诗歌不单指出耶稣在创造中的角色,还说明了祂在救赎中的中保角色。救赎的范围不仅是人类,而且伸展至整个创造,包括天和地(1:18-20)。基督首先在教会中运用权柄,因为祂是教会的头、领袖和开始,并首先从死里复活;也首先将得蒙救赎、得享新生的人类特质彰显出来。祂在任何一个范畴中都是居首位的,因为祂不仅创造宇宙,维持它运转不息,更是万物获得救赎的途径和新生命的典范。当人偏离了基督这个核心,问题便会随之而产生(2:8)。因此,信徒必须按照这些引导人生的事实──保罗称为照着基督的方式──来行事为人。基督也是人获得能力、智能和知识的来源(2:2-6)。

三、腓利门书概述

1、年代: 约写成于公元60年。

2、大纲:共1章

1-7节 保罗对腓利门的称赞

8-25节 保罗代阿尼西谋求情

3、内容

本卷书是写给一位歌罗西教会的信徒腓利门的个人信件。腓利门也是由保罗引领信主的,他家中有名叫阿尼西母的奴隶偷了主人的财物逃到罗马并遇到了保罗,接受了保罗所传的福音,保罗劝阿尼西母回到主人那里,并给他写了这封信让他带给其主人。保罗在信中称赞腓利门的信心爱心,并提议腓利门饶恕并接纳悔改的阿尼西母。

4、腓利门书的神学主题

论篇幅,腓利门书仅有一章,近乎是一张便签;但论性质,它却远远超乎一张便笺的意义。这封书信的内容虽然没有任何神学讨论,可是,作者是基于一个肯定的神学前设来写此信的:阿尼西母按肉体和按主来说(16 节),已建立悔改后的新关系(10 节)。作者所持的神学大前提,乃是一个人在信主之后,即使他是奴隶,也已成了基督的身体──神的家的一分子,重要性与其他人等同。换言之,在基督里再没有为奴的和自主的之分(加3:28)。保罗在先前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中曾经指出,作奴仆而蒙主呼召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这事实无论应用在作主人的腓利门,抑或作奴仆的阿尼西母身上,都同样适切有效。保罗内心最希望的,就是基于这双向的属灵事实,在社会层面上建立新的主仆关系。

 

讨论题:

  • 怎样理解人常说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
  • 这三卷书给了你哪些启发?

参考书目

《圣经综览》《新约导论》《证主圣经神学词典》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