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欢迎点击下方音频,聆听课程内容!
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希伯来民族的史地文化——巴勒斯坦地区地理补记2
一、巴勒斯坦的气候
在巴勒斯坦,一年之中主要划分为两个季节,即干燥的旱季与凉爽的雨季,旱季从四月中旬至九月中旬,雨季从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一般意义中的春秋两季在巴勒斯坦实际上是很短暂的。雨季从地中海吹来的风带着水气,凝结降雨,让我们想到《雅歌》2:11,“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即指雨季的结束;当来自沙漠名为“西洛可(埃及人称之为“咯新”)的热风不断袭来,植被很快枯黄,庄稼受到严重影响,就如《诗篇》32:4,“我精力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
气候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群山之中,早晚与中午温差很大《创世记》3:8“天起凉风”与18:1“那时正热”即分别指“黄昏”和“正午”。从地中海吹来的凉风被群山阻隔,所以地势较低的约旦河谷气温比山地更高,旱季酷热异常,尤其是死海,仿佛成了一口热气蒸腾的大锅。正常的夏天,滨海平原的清晨是宁静的,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大地的气温也逐渐升高,也有凉爽的海风从平原吹向山地和裂谷,到达约旦河东的高原时,虽是已过正午,但还是受欢迎的,农夫迎风扬场,簸去糠秕(诗1:4;伯21:18;何13:3;太3:12)。日落之后,气温下降,沿海又恢复宁静。大陆的风开始活动,经过崎岖的高原、山地,还得与西风抗衡,因此风势减弱。
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名“沙暴”),尘土飞扬(名“尘暴”),天昏地暗,令人胆战心惊(伯37:1)。在暴风之外,还有一种较弱的尘旋风(赛17:13;参诗83:13),这就是旱季在高原上出现的彼此追逐的“滚转尘”。
以色列人以天降甘露为上帝赐福;露水对农业有密切关系,若人行不义,上帝以不降甘露为惩罚。先知何西阿又以甘露喻以色列人对上帝不忠、三心二意,反复无常(何6:4,13:3)。
圣经中也以风喻灾难和惩罚(诗1:4;35:5;太3:12);圣经提到云有两种“有雨云”、“无雨云”,前者如箴16:15;传11:3,后者如箴25:14;犹12;又有以云喻暂时的祝福、喻人与神之间的阻隔。
巴勒斯坦夏天无雷,偶尔打雷,百姓希奇惧怕(撒上12:17、18)。以色列人以雷比耶和华的声音(伯37:2,诗18:13,赛30:30)、权威(诗29:3)、愤怒(撒上2:10启8:5)和降怒于人(出9:23;撒上7:10;12:18)。
巴勒斯坦年年下雪(撒下23:20,伯6:16;24:19;诗147:16;148:8)。但下在平原的雪,很快融化,下在北方山顶的雪,就凝成冰,冰消较慢(箴25:13,耶18:14)。圣经以雪喻圣洁(诗51:7;赛1:18)、干净(伯9:30)、光辉(但7:9;启1:14)、皓白(出4:6;民12:10),也以收割时下雪为比喻(箴25:13; 26:1)。冰雹在滨海平原较常有,而且破坏性大,有时比刀杀人还多(书10:11)。
二、巴勒斯坦的物产
- 牧业
古时的巴勒斯坦号称“流奶与蜜之地”(出3:17),是有根据的。那里有好牧场,以色列人又擅长放牧,所以畜群兴旺。约旦河东是好牧场,巴珊就以牛羊肥壮著称(申32:14;摩4:1;诗22:12)。以色列的祖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没有放下过牧羊鞭,耶稣对放牧也很熟悉,以好牧人自居。
骆驼为重要家畜之一,既为沙漠中的交通工具,亦被驯为打仗的工具。其他服役的牲畜牛、驴、骡,以牛最为人器重。因牛既犁地耕作(箴14:4),又可献祭。以色列人曾以牛代替神来膜拜(“金牛犊”王上12:28、29)。
- 农业、林业
农业方面出产小麦、大麦、红豆、蔬菜和水果等。小麦多产于北部、东部,大麦产地在土质较差的非利士平原、施腓拉与内格比交接处。大麦生长期较短,是牲畜的饲料(王上4:28)和乡间贫穷人的粮食(得2:17;王下4:42;约6:9、13)。水果以葡萄、橄榄、柑桔、杏子等为最多,还有无花果、石榴、枣、番石榴、西瓜等。巴勒斯坦种植葡萄很普遍,平地、山谷,甚至沙漠边缘都有。
古时巴勒斯坦树木繁盛,有橡树、棕树、香柏树、桑树等等。但每逢战争,入侵军队必先砍伐树木。历史学家约瑟弗记罗马大将提多围攻耶路撒冷时,把城周围十里的树全部砍光。列王记下3章,记述以色列人攻陷敌人城池,也向敌人施行三件事:砍伐各种佳树,塞住一切水流,用石头填满良田。
- 矿藏
当年摩西传诚命给以色列人时,曾向他们指出,那应许之地的“石头是铁,山内可以挖铜”(申8:9)。巴勒斯坦确有铜铁矿,惟圣经未记开发情况。所罗门建王宮和圣殿,由推罗铜匠的儿子户兰制作了铜柱、铜海、铜牛……等技艺精湛的铜器,还有金坛和金银器皿(王上7:13-50)。所用的金属材料,可能是从俄斐(王上9:28;10:11)或他施(王上10:22),或示巴(王上10:2;诗72:15)等地输入的。
三、巴勒斯坦的交通
巴勒斯坦地形复杂,交通阻隔,所以历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外国势力控制时期,都命令当地首领修筑大道,建立交通网,以满足其军事和商业上的需要。修路是艰辛的,“要拣去石头……”(赛62:10),要削平山岗,填满山谷,使崎岖不平之地成为平坦。
巴勒斯坦有两条主要国际交通干道,即“沿海的路”和“王道”。其一,沿海的路(赛9:1),贯穿西部海岸。后期拉丁文圣经名之为“海道”而埃及人称之为“和路司之路”(和路司是埃及人所崇拜的鹰头人身的太阳神),或“法老之路”。各个时期,南北的信使、商队,和远征军队伍都通过此路。第二条干道是在约且河东的“王道”。从圣经故事中以色列人进迦南,求以东王和亚摩利王借道通过而得名(民20:17; 21:22)。本来仅为“大道”之意,并非专有名称,如北段名“巴珊之路”(民21:33,申3:1),即指从希实本至巴珊首府亚斯他录之路。王道大部分沿沙漠边缘,长期为游牧者通行的道路,后来发展成为国际交通千道,与西边的“沿海之路”竞争。因为它能从南部阿拉伯国家输出名贵的香料等商品。由于约旦河谷以东的地形原因,在南部分水岭两侧形成二条南北平行的路线,汇合于亚扪境内的拉巴——亚扪,故该城控制着整条干道。《创世记》14章记载发生在这干道附近的最古老的一次战争。
除上述东西两条国际交通干道之外,内陆还有许多沟通各地的道路,其中以东西走向为多,这是由于地势造成。但也有一条贯穿西部山地、南北走向的道路(参看士21:19)。
四、巴勒斯坦的居民
在远古时代,巴勒斯坦原为未开化的“无人区”。以后逐渐有来自荒漠的移民居住。至公元前二千年,已成为人烟稠密的地方。这个地区历来作为诸国的战场,又屡为入侵者盘踞,民族血统糅合混杂。这部分内容,我们一起了解:迦南土著民族。
最早住在约旦河东的,有利乏音人、苏西人、以米人、何利人(创14:5、6),住在河西希伯仑一带的,有亚卫人、亚衲人(书14:15;15:13、14;中2:10一23)。后期,分布在巴勒斯坦的,有以下几个民族:
- 住滨海平原的,有腓尼基人,非利士人(士3:31),住约旦河谷的,有迦南人(书13:29)。
- 原住亚述,后扩展到约旦河西山地的,有赫人(创23)。亚伯拉罕在希伯仑曾向赫人买麦比拉洞埋葬妻子撒拉(创23:15-17)。
- 住约旦河东,从黑门山至亚嫩河的,有闪族亚摩利人。
- 住黑门山麓至米斯巴的希未人(创10:17;出3:17;书9:1)。
- 住加利利地区的,有比利洗人(创13:7)。
- 住耶路撒冷的,有耶布斯人(书15:63,撒下24:18-25)。
以上几个迦南民族简介如下:
何利人 是居住在以东境内西珥山的士著。比以东人更早来到那里(申2:12,创36:20、30)。以扫曾娶何利族长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为妻(创36:2、14、15)。当亚伯拉罕时,此族被以拦王基大老玛及其同盟诸王战败(创14 :6),后来被以扫的后裔所灭(申2:12、22)。
亚卫人 居住在迦南最南端,后被迦斐托人(或即非利士人)所灭绝(申2:23;书13:3)。
亚衲人 是被称为“巨人”的民族(民13 :33),其始祖名亚巴,故将其所居的希伯仑名为亚巴城(民13:22;书315:13, 21:1、4)。约书亚进占迦南时,希伯仑、底壁、犹大、以色列山地的亚衲族都被杀戮,城邑被毁殆尽。幸存者留在非利士的迦萨、迦特和亚实突(书11:21、22)。
利乏音人 居住在迦南、以东、摩押和亚扪。巴珊王噩是这个民族最后的王,国族俱亡,惟有他的铁床却留下(申3:1-11)。
希未人 含的儿子迦南的后裔。雅各时代分布于示剑(创33:8;34:2)和基遍(书9)、黑门山麓(书11:3)至哈马口(士3:3)。大卫时,在北部山地聚居(撒下24:7)。所罗门时,派希未人从事建筑等苦役(王上9:20)。
比利洗人 约书亚时住在山地(书11:3)。该地后被分给以法莲、玛拿西(书17:15) 及犹大三支派(土1:4、5)。但以色列人没有将他们驱逐,反而与之通婚,致受其影响,崇拜偶像(士3:5、6)。所罗门时,以苦役重压在他们头上(王上9:20、21;代下8:7)。
耶布斯人 为耶路撒冷附近山地居民(尼13:29;书11:3)。约书亚将他们的王亚多尼洗德杀死在伯和仑(书10:22-26),将土地分给便雅悯人(书18:28)。后来,城被犹大人攻下并遭焚毁(士1:8)。但耶布斯人没有被灭绝或赶走,而与便雅悯人、犹大人同住(书15:63;士1:21;19:11)。大卫初年,耶布斯人还占踞着锡安的保障(撒下5:6、7)。大卫攻下此城后,原有的居民也末全被驱逐。如耶布斯人亚劳拿曾将禾场卖给大卫(撒下24 :16-25),所罗门在此建圣殿(代下3:1),并强制他们服苦役(王上9:20)。
亚摩利人 居住在约旦河两岸山地。亚摩利人这个名字被当作是整个迦南居民的通称(创48:22,书24:15)
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是含的后裔(创10:14;代上1:12),从迦斐托迁来(摩9:7),成为以色列人的世敌。非利士人势力强盛,不断向东、向北扩张,与以色列人发生冲突,曾将其约柜掳去(撒上6)。
摩押人 摩押人为罗得长子摩押的后裔(创19:37),与亚扪人有血缘关系。
亚扪人 亚扪人是罗得儿子便亚米的后裔(创19:38),住盐海与约旦河东、亚嫩与雅博两河之间。
以东人 以东人为以扫的后裔(创36:9),住西珥山(创32:3),从盐海南至亚卡巴湾的以拉他、以旬迦别(申2:6、8)。
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为以扫的后裔(创36:12),是游牧民族,原居住在犹大的南地(民13:29;14:25)。
阿拉伯人 今泛指操阿拉伯语的民族。而在古代是指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以游牧为生的闪族居民。
五、巴勒斯坦人的宗教
以色列人原是从荒漠牧区进入迦南农业地区的,他们虽有较高的宗教信仰,超过迦南土著民族的宗教,但游牧民族的文化毕竟低于农业文化。所以新的环境条件对以色列人必然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在模仿迦南人从事农业和互通婚姻的同时,也接受了迦南人的宗教。摩西和他的继承人,以及后来的以色列先知都严禁以色列百姓随从当地人的宗教崇拜,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斗争常以宗教斗争的形式出现。
迦南土著民族的宗教是多神教。众神之中最重要的是巴力。迦南语巴力是“主”的意思,可以应用于众神中任何一个。这个超越众神的巴力——主,是雨神、庄稼之神,惟他能使人与神皆得饱食和满足。百姓渴望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自然对巴力特别崇拜。非利士人供奉的主神是大衮。大衮是很古老的谷神,被雕成偶像(撒上5)。亚扪人崇拜摩洛,此名见于摩5:26,徒7:43,王上11:7。摩洛又名米勒公(王上11:5、33)。亚扪人举行崇拜时,将婴孩投人熊熊火焰之中为燔祭(耶32:35;利18:21;20:1一5)。摩押人崇拜基抹(民21:29,耶48:46),崇拜仪式也与拜摩洛相同,甚至将儿女献为燔祭(王下3:27)。迦南的诸神中,还有瘟疫之神和阴间的君主厉邪,有健康与幸福之神撒冷,有音乐、诗词、乐器、建筑之神歌撒或加答。
思考题:
-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巴勒斯坦的气候对你阅读《圣经》、理解经文有何帮助?结合某处经文谈一谈。
- 现今生活中又有什么在影响我们对独一真神的敬拜?或者谈谈什么容易成为人心中的“偶像”。
参考书:《圣经地理》陈世义著;《圣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