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第十课 受难与复活
一、耶稣受难
- 耶稣被鞭打和戏弄
按照犹太人的规矩,把判了死刑犯人当众鞭打。兵丁把耶稣带进衙门,聚集了全营的官兵,脱了耶稣的衣服,又给他穿上朱红色的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的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红色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了衙门,要押往刑场钉十字架(太27:27-31;可15:16-19;约19:1-3)。
- 去刑场的路上
1.古利奈人西门代背十字架
按常规,被定钉十字架死罪的犯人必须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前往刑场,由于耶稣一夜未眠,又连续经过了六次审判和多次鞭打,所以他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只走了一段路程(约19:17),就再也无力背着这十字架继续前往了。因此,罗马兵丁就从路旁的人群中,抓了一个名叫西门的人来,叫他背负耶稣的十字架(太27:32;可15:21;路23:26;约19:17),直到刑场。
2.妇女们痛哭跟从耶稣(路23:27-31)
路加记载,当耶稣往各各他山的刑场时,有不少百姓跟随,他们当中有好些妇女,她们曾长期听到耶稣的教训,得到耶稣的帮助。现在耶稣被祭司长和公会,彼拉多他们不公正地判以死刑,心里想必难受极了,她们号啕痛哭,前来送行。
我们可以更多思想这些妇女的行动,以及耶稣给出的反应,定能带给我们更深的安慰与警戒。
- 在髑髅地
- 兵丁苦酒给耶稣喝
耶稣被带到了骷髅地,钉十字架的准备就绪。在酷刑开始之前,兵丁拿苦酒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马太说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太27:34)。马可说,他们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喝(可15:23)。苦酒是起减轻痛哭的作用的。耶稣尝了,却不肯喝。因为:
a.他愿彻底地听从父命。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就已清楚知道十字架是父神给他的苦杯。所以他不顾身体是如何虚弱,十字架是何等痛苦,为了替人赎罪,他绝不躲避,也绝不设法减轻这苦刑。虽然是他的敌人把他送上十字架的,但他是甘愿顺服上帝的旨意而舍己的。
b.他愿清醒地面对死亡。主做一切事,面对一切困难,他的心都是清醒的。他面对死亡,也是如此。
c.他愿以榜样教训世人。他愿世人知道,神的律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在十字架上
钉十字架是罗马帝国统治者为治死奴隶和最凶恶的罪犯所设之死刑。由于极其残酷,因此不用在罗马公民身上.执行此刑时,是先将犯人的两手分展,双脚重叠地钉在十字架上;然后将十架竖起,猛然地植于预先挖好的洞中!十字架竖立之后,犯人的全身重量,单单悬挂在数根又粗又大的铁钉上,受刑者全身的骨节分崩脱离,其痛苦非人所能形容,却又不致使受刑者迅速死亡。这实在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最残忍的刑法。犹太人就是要求彼拉多以这种刑法来治死主耶稣。
四福音书对主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肉身痛苦,有着很少描述,但是对他在十字架上的言语以及十字架周围的情景却有相当清楚的介绍。
《马可福音》15:25记载说,耶稣被钉十字架上时是在已初的时候(按照现在的计时约是上午9点),耶稣断气是在申初(太27:45;路23:44,约是下午3点)。可见耶稣在十字架上忍受苦难的煎熬约有6个小时。
- 耶稣的罪状
对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罪状,四本福音书都有记载,但并不完全相同(太27:37;可15:26;路23:38;约19:18-22),其中最详细的是《约翰福音》。约翰记载说,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放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这块牌子是用希伯来文、罗马文、希利尼文三种文字写的。用这三种文字写的牌子是有用意的,它具有社会意义、宗教性质和政治作用。希伯来文是犹太人自己的语言,罗马文是罗马法定的语言,希利尼文是当时地中海一带最流行的语言。
祭司长不服彼拉多所写的,因他不承认耶稣是犹太人的王,于是他要求彼拉多将它改写为:“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但是,彼拉多出于他的尊严和权柄,他不愿意改写,他说:“我所写的已经写上了。”
- 耶稣被钉在两个强盗中间
在耶稣被押解往各各他山时,一路上还有两个犯人一同被带去处死。耶稣与这两个犯人同时被钉十字架。在各各他山上竖立着三个十字架,一个在耶稣的左边,一个在耶稣的右边,耶稣被列在那两个罪犯之中(路23:32-43)。这两个罪犯对耶稣的态度是完全相反:一个是在痛苦之中讥诮耶稣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路23:39);另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还不怕上帝吗?我们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说完,就转向耶稣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耶稣听了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 兵丁分拿耶稣的衣服
按照罗马的规定,每个被判了刑的罪犯由四个兵丁负责押解到刑场,执行钉十字架的任务。罪犯既然被钉了,他身上的衣服便归这四个兵丁所有。犹太人身上的衣着,一般共有5件,即一块头巾,一件里衣,一件外衣,一根腰带和一双鞋子。罗马兵丁他们采用掷骰子的办法,一个人先取得一件,当时还剩下一件里衣。因为犹太人的里衣是无缝的衣服,上下织成一片,不容易分。于是他们就商量采用拈阄的办法来决定那件里衣的归属(太27:35;可15:24;路23:34;约19:23-24)。这就应验了《诗篇》22:18的话,说“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 十架上的七言
综合四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被称为“十架七言”。在这七句中,其中第1、2、7句这三句为路加所记,第3、5、6句这三句为约翰所记,第4句是马太、马可共同记载的。我们可以查考经文,详细梳理当时的情景、以及主话语的意义。
- 奇妙的异象
耶稣被钉十字架,可以说是一件震惊天地的历史事件,出现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异象。这些异象主要出现在前三福音中,其中《马太福音》的记载最为详细,《约翰福音》则没有记载。
- 十字架之下
当日在十字架下,各种不同的人物,他们有不同的表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历世历代以来,形形色色反对主之人的形象。
a.罗马兵丁——无知的反对者(太27:27-31、33-37;可15:16-28;路23:36;约19:23-24、32-37)
他们是亲手杀害耶稣的凶手。他们曾鞭打耶稣,给他穿上朱红袍,戴上荆棘冕,用苇子打耶稣的头,跪拜戏弄耶稣,吐唾沫在耶稣的脸上。他们钉耶稣在十字架上,之后又拈阄分耶稣的内衣,甚至在耶稣断气以后,还用枪扎主的肋旁……从头到脚,都可以看到他们在主耶稣身上所留的创伤!
b.路过的人--盲从的反对者(太27:39-40)
这些人虽是偶然在此路过,却立刻也成了热心反对的人。
(1)他们盲从舆论。他们也随从假见证人,讥笑耶稣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显然他们已接受了宗教领袖所制造的舆论,成了为恶势力摇旗呐喊的人了。
(2)他的盲从潮流。他们虽然只是在那里经过,但当他们看见众人一致攻击耶稣时,就盲从潮流,与他们一同作恶。
(3)他们盲从权力。他们盲目崇拜那些“能救自己的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为救别人而不救自己的观念,并且认为世上有哪一个君王是“不能救自己”的弱者,所以,他们视主耶稣为弱者,践踏他。
c.祭司长和文士--真理的反对者(太27:41-43)
这些人按外表看,既有道德修养,又有丰富的《圣经》知识,是公认的宗教领袖。可是他们却是杀害耶稣的真正凶手。他们的罪行表现在:
(1)他们始终与耶稣为敌。从耶稣出来传道开始,他们就开始与耶稣作对;当耶稣被判死刑后,他们仍不甘心,一直追到刑场,要以亲眼目睹耶稣受死的痛苦为乐!甚至在耶稣被钉死之后,他们还要求彼拉多加派士兵把守耶稣的坟墓!
(2)他们竭力与耶稣为敌。他们曾多年窥探、陷害耶稣;他们曾整夜审判耶稣,罗织耶稣的罪名;他们煽动百姓反对耶稣,又藉着他们的压力,使彼拉多屈从他们的诡计,定耶稣以死罪;当他们的计划已成全时,他们对耶稣的恨意仍是未消,竟对在死亡痛苦中的主,横加讥笑和辱骂!可见他们对耶稣的仇恨是何等的深!
d.百夫长--良知未泯的反对者(太27:54;可15:44-47;路23:47)
他与彼拉多一样,同属统治阶级,他们两人在这次十字架的事件中,显然都有一颗未泯的良心,可是彼拉多却是道义上的侏儒。这位百夫长却因听从良知的微声,由杀害耶稣的凶手而变成了良心的巨人!
当耶稣断气的时候,百夫长发出感叹说:“这真是个义人,并且归荣耀与上帝”(路23:47)。《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记载说,百夫长说:“这真是上帝的儿子”(太27:54;可15:39)。
e.一群妇女--勇敢面对反对的人
(太27:55-56、61;可15:40-41;路23:49、55-56;约19:25)
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忠贞地跟随耶稣到十字架下的,不是那些受耶稣多年造就的男门徒(除了约翰之外),乃是几位纤弱的女门徒!她们因为对耶稣有热忱的爱,所以不怕任何的危险和痛苦。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从加利利跟从耶稣、服侍耶稣的(可15:40-41;路23:55)。她们看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心如刀绞,悲痛万分,但她们只能远远地站着看这些事。
这群妇女,显然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最为热忱,她永远忘不了耶稣所赐给她的大恩--曾将附于她身上的七个鬼赶了出来。另外还有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她可能是革罗巴的妻子,参约19:25),还有那个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有说是耶稣的母亲之姊妹,她的名字可能是撒罗米,参可15:40与约19:25)。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他们美好的榜样:
(1)服事主到底。从早期的加利利,直到末了的十字架,她们一直跟随到底,始终热诚地服事。
(2)大胆的见证。当众人群起羞辱和杀害耶稣的时候,连勇敢的门徒都逃之夭夭了,她们却不退后,反对更加热情和坚强!
(3)真正的关心。她们虽无力解除耶稣被钉十架的痛苦,但是她们却愿作耶稣受苦时陪伴,给耶稣以心灵的慰藉。
(4)仔细的观察。她们站在十字架下,也是为了要“看这些事”(路23:49)。从前她们曾仔细地观察耶稣的言行与生活,现在她们要仔细观察耶稣是如何面对苦难、羞辱与死亡。可以说,她们对主的爱火,就是从仔细观察主的为人而熊熊地燃烧起来的,当她们看见了主在十字架上的表现之后,相信她们对主的爱,必是燃烧得更加炽热了。
- 耶稣被埋葬
耶稣被钉死十字架上死了。当晚,亚利马太的约瑟领了耶稣的尸体和尼哥底母,在一座新的坟墓里安葬了耶稣的尸体。
(1)确定耶稣已死
按照犹太人的习俗,人被钉死十字架以后,必须当日取下埋葬,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申21:23)。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是在安息日的前一日,所以必须要在当日取下(申21:22-23)。兵丁得到彼拉多的特许后,要打断罪犯的腿,加重其痛苦,促其早死。当时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强盗还活着,于是兵丁就将他们的腿打断了。当兵丁来到耶稣的十字架前,发现耶稣已经死了。于是有一个兵丁为要证实耶稣是否已死,就用枪扎耶稣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这些都是约翰在旁亲眼所见的(约19:31-37)。
逾越节的羔羊,骨头是不能打断的(出12:46;民9:12)。这也证明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耶稣肋旁被枪扎,这就应验了撒迦利亚先知的预言:“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亚12:10)。
(2)亚利马太的约瑟领取耶稣的尸体(太27:57-60;可15:43-47;路23:50-56;约19:38)
亚利马太的约瑟是犹太公会的一位成员,他在社会上很有地位,也很富有。他为人善良公义,虔诚爱主,一直盼望上帝国的来临。约翰说因为他怕犹太人,不敢公开承认耶稣,所以较长时间以来,他只能暗暗地作门徒。
当他得知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时,他为了表达对耶稣的崇敬之情,他不顾犹太人的阻拦,大胆向彼拉多提出要求,要安葬耶稣的尸体。当时彼拉多还不知道耶稣已经死了,经查询证实后,同意把耶稣的尸体给他。也许他亲自把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他又买了细麻布裹好耶稣的尸体,准备安葬。
他虽然是耶稣的门徒(“他也是耶稣门徒”,太27:57),但是在门徒的圈子中,他从未露面;甚至在他社交圈中,也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基督徒。可是在耶稣被钉死的时候,他却突然出现了,并且向众人见证自己对主的信仰,他还不仅甘愿将自己的坟墓献上,作为耶稣身体埋葬之用,并且也愿将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生命也一并献上!
a.他是少有的好人。他身上拥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东西: 地位。他是尊贵的议士。在犹太公会中占有一席。b. 财富。他十分富有,拥有私人花园,在园中且为自己在磐石中凿了一个坟墓。c. 为人。他为人公义良善,品格行为都良好。d. 信仰。他对《旧约》十分了解,素常盼望上帝国的来到。
b.他有常人有缺点。他也有常人所有的缺点,就是对耶稣信心的软弱。他象尼哥底母一样,不敢公开承认主的名!若不是耶稣的死最后感动了他,他可能永远以作一个秘密基督徒为满足。
c.他有迟来的胆量。
d.他有及时地行动。
(3)尼哥底母也来安葬耶稣(约19:39-42)
尼哥底母与亚利马太的约瑟的情况大致相同,他也是犹太公会的一位成员,也很富有,敬爱耶稣。耶稣在世时,尼哥底母曾经夜访耶稣,然而却不敢公开承认耶稣。但有一次尼哥底母在公会中勇敢地为耶稣辩护(约7:50-52)。现在他带了约100斤没药和沉香来,要用细麻布和香料裹耶稣的尸体。
(4)安葬耶稣于坟墓中
亚利马太的约瑟与尼哥底母把耶稣的尸体裹好后安放在坟墓里。这墓地是在十字架近旁一个园子里。安放耶稣后,又滚过一块石头来把墓门挡住。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都前去看安葬耶稣的情况。
- 礼拜六——安息日
耶稣被安葬完毕后,抹大拉的马利亚等几个妇女正在准备香料,等安息日过后,再去膏抹耶稣。
犹太教的上层领袖想起耶稣说过三天后他要复活,所以就胆战心惊。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一同商议,同来求见彼拉多。祭司长与法利赛人本来是合拢不到一起的,因为祭司长都是撒都该人,与法利赛人不仅政治态度不同,而且宗教信仰也不相同,但现在为了反对耶稣,他们就走到一齐了。他们要求彼拉多派人把坟墓把守稳当。他们担心耶稣的门徒会偷走耶稣的身体,便传说耶稣复活。如果真是如此,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更厉害了。”
彼拉多却不关心这事,随便应付他们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祭司长就带着看守的兵,封了墓石,把坟墓把守妥当,他们认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二、耶稣复活、显现与升天
- 耶稣预言他受难后三天要复活
- 耶稣曾直接预言他要复活
耶稣曾直接预言他受难后三天要复活,其中《马太福音》的记载得最详细,《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也都有记载,具体如下:
(1)在凯撒利亚腓立比境内,当彼得宣认耶稣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后,耶稣就指示门徒说,他要上耶路撒冷上受苦、被杀,第三天要复活(太16:21;可8:31;路9:22)。
(2)在第一次预言后六天,耶稣带着三个门徒上了高山,在山上变了形像,下山时他又向门徒提起他要从死里复活的事,门徒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太17:9;可9:9)。
(3)过了几天,耶稣在加利利时,又对门徒说他将被害(太17:23;可9:31-32;路9:44)。
(4)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在路上聚集了12个门徒说:“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被定死罪,被钉第三日要复活。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不晓得耶稣所说的是什么(太20:19;可10:33-34;路18:32-33)。
(5)耶稣设立圣餐后,往橄榄山上去时,再一次提起复活,并且要在门徒之先往加利利去(太26:32;可14:28)。
- 耶稣曾间接暗示他要复活
耶稣教训中曾间接暗示他要复活,具体如下:
(1)耶稣洁净圣殿后,犹太人责问耶稣。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翰解释说耶稣说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约2:18-22)
(2)法利赛人等向耶稣挑衅,要耶稣显神迹给他们看,耶稣两次都以约拿三天三夜在大鱼腹中的神迹回答,此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太12:30-40,16:1-4)。
(3)约翰几次记载耶稣的讲话中暗示他要复活,如,耶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10:17-18);耶稣离世以前对门徒说:“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活着”(约14:19);耶稣劝慰门徒说:“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约16:22)。
- 耶稣的复活
四福音书都记载了耶稣复活的事,如果将这些记载综合起来,我们便能对那日所发生的事,有一个比较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 惊天动地的大事
尽管杀害耶稣的人事先作了严密的防范,但耶稣仍是照他自己所说的,在他死后的第三日,也就是“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礼拜天),天快亮的时候”复活了。当时的情景是:
(1)地大震动(太28:2)。
(2)天使显现。根据四福音书的记载,在复活日的早晨,有天使显现,他们的“相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太28:3)。
- 几个妇女清晨探墓
七日的第一日即主日,天快亮的时候,有几个妇女去探墓(太28:1-8;可16:1-8;路24:1-12;约20:1-18),要用香料去膏抹耶稣。四福音对去探墓的妇女的人数和名字有不同的记载。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其他妇女去探墓。到达墓地时,封墓的石头已经滚开,天使向他们显现,她们很恐惧,马太说妇女离开墓地时又害怕又大大地欢喜,那几个妇女没有看到已经复活的耶稣。
- 疑信参半的门徒
当妇女们去向其他的门徒报告耶稣已复活的消息时,约翰、彼得和抹大拉的马利亚已先后地向墓地奔来。由于约翰跑得最快,便先到了坟墓。可是他却只在墓外低头往里看,没有进入坟墓里去。随后彼得也到了,他却不假思索地径自奔入坟墓之中。约翰受了他的影响,便也跟着进入坟墓里。墓内的情景,门徒的反应,我们可以仔细查考经文了解。
- 耶稣奇妙地复活
从耶稣所留下来的裹头巾和细麻布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出他从死里复活的方式,是与拉撒路完全不同的。第一,耶稣复活的大能是出于自己,拉撒路却是出于耶稣;第二,耶稣复活的身体不受物质的限制,是属灵的身体,而拉撒路复活的身体仍是物质的身体,仍然受裹尸布的捆绑,必须由别人替他解开才能自由行走(约11:44)。因此,耶稣的复活,不仅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他的确是上帝的儿子,并且还证明了上帝藉着他所赐给世人的救恩是真实的,是大有功效的(来7:25)。
- 耶稣复活的巨大影响
(1)门徒改变了
耶稣在世时,他虽然多次教训门徒他是弥赛亚,是救主;但他们对耶稣的认识还是十分肤浅的。因此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门徒就四散逃跑了,各自重操旧业。然而,当他们知道耶稣果真复活后,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不畏强暴,义无反顾地为耶稣作见证,遵行耶稣所托付他们的福音使命,他们的生活中心是耶稣。
(2)信主人数日增
耶稣复活以后,彼得、约翰为耶稣作见证,许多人都因着耶稣的复活而信主了。彼得讲道一天就有三千人受洗(徒2:41),另一天有五千男丁信主(徒4:4),信主的人天天加增(徒2:47),连原来千方百计阴谋陷害耶稣的祭司也有不少人相信耶稣(徒6:7)。还有保罗的悔改归主。可见,原来有些不相信耶稣的和反对耶稣的也转而相信耶稣了。
(3)门徒遵守复活日
耶稣复活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因此,耶稣复活后,历世历代的信徒就以耶稣的复活日作为礼拜的日子,七日的第一日便称为主日(启1:10),以纪念耶稣得胜死亡,从死里复活了。
- 耶稣的显现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复活以后,亲自向门徒显现,至少有十次显现。就在耶稣复活的当日,他曾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五次向门徒显现。此外,他在升天之前,也有多次显现。
- 首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可16:9-11;约20:11-18)
- 向众妇女显现(太28:5-10;可16:8;路24:9-11)
- 向彼得显现(路24:34;参林前15:5)
- 向两个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显现(可16:12-13;路24:13-35)
- 向十个门徒(多马不在场)显现(路24:36-49;约20:19-23;林前15:5)
以上五次耶稣显现都是发生在复活的当天。
- 耶稣再次向门徒(多马也在场)显现,(约20:14-29)
过了八天,多马和门徒都在屋里,耶稣来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要多马伸出手来,探入他的勒旁,并提醒他说:“不要疑惑,总要信。”多马这才真正相信了。
- 向在提比哩亚的七个门徒显现(约21:1-24)
- 在加利利耶稣约定的山显现(太28:16-20;可16:14-18;徒1:1-14)
这次显现,与以往不同。因为耶稣在这次显现的末了,不是突然消失,乃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升天而去,并且正当他们目送他升天之时,还有两位天使出现,一面为这位升天之主作见证,一面向门徒说安慰的话语。
- 向五百多人显现(林前15:6)
这次耶稣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向五百多人显现,《圣经》中没有明确记载,但这五百多信徒中,到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有一大半还健在,他们看见耶稣显现时大多年轻,可能11个门徒也在其中。
- 显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林前15:7)
这一次耶稣的显现可能就是《使徒行传》 1:4-11所记的那次,耶稣嘱咐门徒“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
总之,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到底向门徒显现过几次,是无法确知的。耶稣升天后,又在往大马士革路上向保罗显现。保罗曾三番五次重述他悔改的经历(徒9:1-19,22:6-16,26:12-18),因为耶稣的显现,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 耶稣的升天
耶稣复活以后,有四十天时间之久向门徒显现,然后升到天上坐在父的的右边,并且为世人代求代祷。
- 耶稣升天时的情况
门徒按着耶稣的吩咐,回到耶路撒冷等候圣灵降临,就在五旬节前(徒1:3),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路24:50;可16:19-20)。门徒正定晴望天时,天使对他们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在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门徒大大地欢喜,回耶路撒冷去,常在殿里称颂上帝(路24:52-53)。
- 耶稣升天前对门徒的嘱咐
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在升天前,与门徒谈话,并嘱咐门徒一些事情。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宣告所有的权柄都归于他(太28:16-20;可16:14-18)
(2)教导门徒要明白《圣经》,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耶稣所说的话都必应验(路24:44-49)
(3)将传福音的使命托付给门徒(太28:16-20)
(4)提醒门徒要等候从上头来的能力(徒1:4-8)
- 耶稣升天的意义
耶稣的升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使《旧约》中的预言得以应验。《诗篇》68:18:“你已经升上高天掳掠仇敌;你在人间,就是在悖逆的人间受了供献,叫耶和华上帝可以与他们同在”;《诗篇》110:1:“耶和华对我耶稣说:‘你坐在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这两处经文,《以弗所书》4:8-10和《希伯来书》1:13又都作了阐述,证实预言应验。
(2)使耶稣的预言得以应验。耶稣在升天前自己的预言得到应验。耶稣说:“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约6:62)。这里说的“人子”即是耶稣自己。耶稣复活以后,当马利亚认出是耶稣时,耶稣对她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约20:17)。
(3)表明耶稣已经全得胜。他得胜世界,得胜罪恶,得胜死亡。
(4)是圣灵降临的条件。耶稣升天与圣灵降临有紧密的联系。耶稣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约16:7)。
(5)耶稣升天,成为信徒的力量和希望。
耶稣现在升天,以后还要再来。在荣耀里与众天使一同降临,坐在荣耀的宝座上,施行审判。把善恶分开,像牧羊人分别绵羊山羊一般(太25:31-32)。
耶稣在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又是永远活着的主,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在宝座上的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5:13)
讨论题:
- 亚利马太的约瑟与尼哥底母是怎样表达他们爱主心意?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 复活之主对你的生命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书目:
孙彦理《耶稣的一生》;《基督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