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简史》(十)——宗教改革的影响

弟兄姐妹平安:欢迎点击下方音频,聆听课程内容!

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基督教简史10.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最终导致基督教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裂,两派在欧洲划定了各自的范围。

一、宗教改革对天主教的影响

16世纪下半叶,罗马天主教在各地纷纷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也作了内部的整饬,以改革自身弊端。

为了打击宗教改革力量,并在天主教内部进行调整,教庭联合西欧各天主教国家君主,召开了特兰托公会议,这是天主教第19次公会议。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

1545-1547年,会议针对马丁路德关于圣经是唯一权威的观点进行了确认,肯定了关于原罪和成义的教义,谴责了路德的因信称义观点,后会议因外部原因暂停。

1551-1552年,在特兰托复会,这一阶段对茨温利的圣餐观(纪念说)进行了讨论,最终肯定了天主教的圣餐教义(变体说)。随后,会议因战争暂停。

1562-1563年,教皇为打击新教力量重新开会,这一阶段确认了教皇的权利和特权地位,审定了圣经正典并以武加大译本为绝对标准。

1564年,教皇宣布了特兰托公会议的各项信纲和决议,即:所有新教派都是异端,罗马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正确无误,继续坚持教皇最高权威,并公布了“禁书目录”,随后对禁书进行了禁读和烧毁,以此扑灭新教思想和其他新学说的传播。此外,信纲谴责了路德的因信称义,肯定了炼狱说、教皇的特赦权力和赎罪券的施行等。

此次会议后,天主教范围虽缩小,但在教义、制度和组织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罗马天主教更顽固的抵制新教神学观点的传播。在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中,强调心灵与主交通的神秘敬虔生活开始重新发展。这一神秘敬虔的生活经验反应在美术、雕塑和建筑等形式中,形成了富于幻想、夸张和动态感的巴洛克艺术。随着美洲新大陆的被发现,葡萄园、西班牙成了殖民先驱,天主教参与其中,当时新教无力也不主张向外扩张,但天主教则主张“在欧洲失去的,要在海外补回来”,因而派遣大量传教士海外传教。主要参加海外传教的派别有: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著名传教士有:利玛窦、沙勿略、罗明坚、汤若望、南怀仁等,耶稣会在传教过程中,在经济、教育和慈善事业等方面也广泛活动。

16世纪中叶,天主教内部创立了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该会宗旨是绝对的效忠教会和教皇,降服一切异端,这里的异端主要指新教。耶稣会仿军队编制,纪律森严,会士经严格训练,绝财、绝色、绝意,绝对服从会长。他们认为神的国就包含在以教皇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内,除此之外都是异端,对新教各派设法消灭,认为可以为了维护教廷利益不择手段。到16世纪下半叶成了对抗宗教改革的先锋部队,不断采用暗杀、放毒等阴谋手段,18世纪耶稣会曾被迫取缔,19世纪又被教皇恢复。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东正教

    东正教在宗教改革中也受到了震动,并有一定程度上的抵制和共鸣。东正教牧首

卢卡里斯曾主张按照加尔文派的原则改革东正教。但也有的牧首并不完全认可新教的

教义主张。154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占领,东正教中心逐渐转移到莫斯科,俄罗斯

正教成为了东正教的主要代表。那时俄罗斯外扩,东正教积极配合,宣称莫斯科是“第

三罗马”。俄罗斯东正教得到沙皇支持,由于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教会腐

败,随后也在教会内部进行了一些改革。

三、新教在宗教改革中的自我调适

宗教改革过程中,新教内部也在各种冲突中不断进行调适和发展。

  • 信义派的论争

新教在德国确立地位,在路德去世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打击新教,强硬在新教中施行“奥格斯堡暂行法”,该法虽标榜因信称义,但实际上恢复了很多旧教习惯和机构。路德的助手梅兰希顿对此勉强接受,但较强硬的路德派认为这是对旧教的妥协,他们攻击梅兰希顿,认为他是隐秘的加尔文主义者,梅兰希顿去世后,支持梅兰希顿的人称为“腓力派”(最后加入了加尔文派)。另一面,加尔文派和路德派也有冲突。

  • 英国清教运动和公理宗、浸礼宗形成

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皇,但仍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和重要教义,这引起新教徒

的不满,16世纪中叶,国教内部有人主张按照加尔文派信义准则来“洁净”国教会,清除国教会中天主教的影响。如改主教制为长老制、废除圣象崇拜和繁琐的礼仪,减少教会节期、提倡勤俭的生活等,因而他们被称为清教徒,他们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徒运动。清教徒学术中心在剑桥大学,他们受加尔文思想熏陶,在国会中争取权利,也创作了丰富的灵修文学作品,清教徒不主张与英国国教脱离关系,而是在教会内根据加尔文派信仰准则进行改革。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清教徒人数激增,其中一部分人不满于国教内的改革,主张脱离国教,形成了独立派。后清教徒勃朗倡导公理制,主张各教堂应独立,根据新约圣经自己确立准则,由信徒公众管理。他建立了第一个不属于英国国教的教堂,后独立教堂越来越多,在受到迫害后大部分独立派人士逃往荷兰。1620年,公理会又随“五月花”号船传到美洲。17世纪在逃往荷兰的独立派中又产生了浸礼派,该派反对婴儿洗礼,强调圣经中记载洗礼与“埋葬”有关,因而主张浸礼。浸礼派内部后又分化出许多分支。

欧洲的宗教改革曾引发过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时长达三十年,战后,欧洲各地宗教状况基本定局。宗教改革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教有路德宗(信义宗)、加尔文宗(归正宗或长老宗)、安立甘宗(圣工宗)和公理宗等宗派形成。

讨论题:

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教会今天的发展有哪些参考价值?

  参考书目

赵志廉《基督教简史》 冈查雷斯《基督教史》 祁伯尔《历史的轨迹》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