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简史》(五)——中世纪教会发展时期(6-11世纪)

弟兄姐妹平安:欢迎点击下方音频,聆听课程内容!

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基督教简史5.中世纪教会发展时期(6-11世纪)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由各“蛮族”建立的一系列封建国家所取代,其中每个王国都对西罗马帝国领地内的教会此后的历史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基督教会却并未随西罗马帝国一同灭亡,反而进一步发展。

一、东西方教会概况

  1. “蛮族”接受基督教和西方教会的继续发展

在古时欧洲北部等地一些民族曾被希腊、罗马人称为“蛮族”。这些民族中早有福音传入,在他们攻占罗马帝国之后教会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仍然继续发展,我们会讲述其中一些大的、最具影响的日耳曼部族及其信仰情况。

汪达尔人于公元439年占领北非迦太基和整个非洲西北岸,公元455年,他们又渡海洗劫了罗马城。对于教会来说,他们在北非的统治是灾难性的,他们是阿里乌派——即否定耶稣的本质与永恒的神性,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不断爆发针对正统基督徒和多纳图派的逼迫。

西哥特人——另一支日耳曼民族,他们横扫巴尔干,又于公元410年攻占了罗马,于公元415年开始统治西班牙。他们因有阿里乌派的乌斐拉在四世纪初去传福音,也早已接受阿里乌派信仰,但不迫害大公教会。当时作为被征服者的正统基督徒后裔成为古代文化的保护者,他们的参与对维护西哥特王国的稳定必不可少。这令西哥特王国的国王雷卡雷德归信了正统的尼西亚信仰,在西哥特王归信于大公教会后,绝大多数贵族也成为正统基督徒,阿里乌派很快就消失了。

五世纪时高卢曾由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分别统洽。勃艮第人为阿里乌派,但不迫害大教会,还模仿当地大公教会信徒的习惯,很快也接受了大公教会的信仰。法兰克人原为异教徒,国王克洛维娶了勃艮第的一位基督徒公主,他在一次战争前夕许诺,如果他妻子的上帝给他一场胜利,他就归信基督教。结果,在公元496年的圣诞节,他与许多贵族一同接受了洗礼,这对于“蛮族”接受基督教有很大影响。公元534年,法兰克人征服了勃艮第人,因此,法兰克人统一了整个高卢地区。但是,墨洛温王朝后来的国王软弱无能,到了公元7世纪,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一群“宫廷大臣”手中,查里·马特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后代丕平建立新王朝,查理曼加冕为皇帝,与教皇相互支持,关系密切。

因巴特里克等人的努力,福音很早就传到了爱尔兰,又有科伦等人在五世纪中期向苏格兰传道,建立隐修院,并继续南下,到达了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所控制的领地。苏格兰、爱尔兰基督教与之前在罗马帝国领地内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存在着许多差异:苏格兰、爱尔兰教会服从修道院院长,它们的许多教会礼仪和复活节日期也与其他教会的不同。

东哥特人于493年攻入意大利,击败西哥特人并建立王国。东哥特人是阿里乌派,归于大公教会的当地居民求助于君士坦丁堡,却被统治者疑为谋叛而时常遭受迫害。535年东罗马军队进攻意大利,二十年后灭东哥特王国。但568年又有伦巴德人攻入。到了公元8 世纪中叶,教宗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再从君士坦丁堡得到多少帮助,于是他们开始向北方求援。就这样,教宗与法兰克王国结成了同盟,而这最终令教宗将查理曼加冕为皇帝。

  1.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东方教会的削弱

伊斯兰教也是一神教,以摩西的神治体系为规范,由默罕穆德在公元610年创立于麦加城。穆罕默德声称,他宣讲的并不是一个新宗教,而是上帝在希伯来众先知与耶稣里的终极启示,耶稣是一位伟大的先知,但是,他并不是基督徒所宣讲的上帝。

因受部落贵族反对,伊斯兰教信徒于公元615年分批出逃。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与大批信徒迁往雅特里布并改其名为麦地那,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第一个穆斯林联邦,这里的崇拜、民众和政治生活都遵循他所制定的方针,启用回历纪年。后经多年争战于公元630年占领麦加。穆罕默德又于公元631年初远征叙利亚,到了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大片领土已经落入穆斯林之手。继承穆罕默德的穆斯林在阿拉伯巩固统治后开始征伐。

由于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展,古教会重要城市耶路撒冷、安提阿、大马色、亚历山大城和迦太基这时都已在穆斯林治理之下。迦太基一带教会消失,阿拉伯其他地区教会被容忍,但也不再发展。东罗马帝国大为退缩,东方教会只在君士坦丁堡和希腊地区活动。在这一时期,总的说来教会发展的重心已从地中海沿岸移向了不列颠、法兰克和意大利一线。

二、神学论争的继续

  1. “三章案”和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553年)

此次会上发布了《谴责三章》的敕令,并威逼罗马主教维吉里同意。(三章:德奥道罗、狄奥多莱和依巴斯,这三位安提阿主教的文章)

  1. “一志论”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680-681年)

这次公会议认为耶稣基督除了具有神的意志之外还有人的意志,并将此定为信条。

  1. 圣像之争和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787年)

此次会上谴责了圣像破坏运动,定其为异端,规定圣像、十字架等应得到尊崇;另外,会议上还规定,严格意义的崇拜仅对上帝,对于圣像则可尊崇、崇敬而不能崇拜,将二者加以区别。

至此,延续四百六十余年的论争才告一段落。

三、教皇制的发展

随着东方教会的削弱,罗马主教的作用更为重要。同时由于西罗马世俗统治者软弱无能,罗马主教在社会上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奥一世和格列高利一世等人的作为赢得罗马人民和教会的尊敬,也为教皇制打下了牢固基础。于是教皇制又继续发展。公元800年教皇与皇帝的结合达到一个高潮,教皇权势大为加强;在九世纪,教皇利奥四世和尼古拉一世将教皇的权威提到极高的地步;此后一个世纪中各方为争夺教皇权位常有阴谋暗杀,教皇任期短促,道德败坏,成为“教皇堕落时期”;到十一世纪时教皇制才达到鼎盛。

四、修道主义的发展

中世纪早期直至九、十世纪修道主义运动继续发展,真正的圣徒生活未必见于史册,却象谷中的百合花一样开放又凋谢在无人看见的地方,在教风日下的时代成为中流砥柱。

九世纪后由于当时世俗势力和社会风气的渗入和影响,许多隐修院修规废驰。为了对本笃会进行改革和重整,910年左右有勃艮第人亚吉田公爵敬虔者威廉在法国东部的克吕尼建立一座隐修院,以此为中心兴起了克吕尼运动。

克吕尼运动的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造就出不少才华出众的教皇和主教。克吕尼运动的影响也很快遍及于法兰西和意大利各地。

五、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

东西方教会之间的矛盾在中世纪早期愈益发展,在九世纪和十一世纪先后发生了二次大的冲突。

自从1054年这一次大冲突,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断绝往来,直至1965年才彼此撒销绝罚。东方教会以正统自居,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方教会以普世性自许,称公教(即天主教)。

六、教会的组织和崇拜

这一时期经过了很大的动乱,原来的教会组织和圣职状况大有改变。西方发展了教皇制,东方变化不大,但力量和范围缩小了。

这时的崇拜愈益趋于形式化:崇拜的中心为圣餐,被称为弥撒。当时因过份强调圣餐的实效,常有人在病危时举行弥撒,以至于为某些圣职人员牟利开了方便之门,甚至出现“个人弥撒”,失去了圣徒相通的重要意义。

在此期间教堂建筑为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式,有圆拱门,一般较大。教堂的形状从长方形渐渐发展为圆形或多边形,宗教美术也得到提倡。

这时在崇拜中唱诗时只限于圣职人员的诗班,会众只是应和;在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一批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圣诗,以默想和敬虔的声音反映着修道的生活。

参考书目:《基督教简史》赵志廉著;《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祁伯尔著;《基督教史·上卷》胡斯托·冈萨雷斯著

思考题(任选1题):

  1. 整理并理解本课内容中令你印象深刻的部分,参与讨论交流。
  2. 伊斯兰教的兴起,他们的征伐对教会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何思考。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