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山 上
(经文:太17:1-8 唱诗:99、311、315 启应:诗121)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使徒上山后,主耶稣“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这是一段非常奇特的经历,发生在一座高山之巅,“山”代表天与地衔接的地方,是上帝显荣耀之地,这里人一定不多。主世上33年,他常去山上从天父那里获取启示和能力。今天的我们也常要攀登属灵的高山,与神的亲近,明白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完成使命,为主发光做见证。
一、亲眼目睹山上的荣耀
圣经说登山变像时,门徒看到摩西、以利亚在与耶稣对话,门徒见这一奇景,就向上帝求:要搭三座棚,一座为耶稣,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因为门徒非常享受这样美好的与神同在的属灵时光,想常驻在此,然而这不是主的意思,接着神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这句话肯定了耶稣的身份。山上风光固然优美,但山下还有更多的需要和作为,基督徒的灵性、属灵生命的操练,最终要回到山下世界。
登山变像的目的是告诉我们耶稣就是弥赛亚。太13:43告诉我们:“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出光来,象太阳一样。”耶稣脸上发光,有荣耀。将来在神的国度里,我们也要发光。耶稣是我们的榜样,为我们要凡事效法主。
在这里,门徒们看到荣耀的主与平时见到的耶稣穿布衣的样子有所不同,那在加利利海边走动的拿撒勒人耶稣,此刻却在他们面前变成荣耀的主,显出极大的荣耀,这给他们不仅是深刻的印象,而是震撼。他们第一次看到原来主在祂的国度里真是如此荣耀。我们所认识的主又是怎样呢?这里门徒经历到、能“看到”主的荣耀、还能听到交流的声音。许多有灵修的书,只提到主的应许、主的命令、主的警告,但却忽略了主的荣耀,这也反映出我们今日信仰的质量。
使徒保罗看主为至宝,愿意为祂撇下一切,把万物当粪土。为多少人也愿意为主放下一切?因他们没看见主的荣耀。当我们清楚看到主的荣耀,便情不自禁地去跟随祂,全心顺服主,为他而活。回忆金陵神学院的毕业时光,从山上到山下。
二、亲身经历山上的实在
当主耶稣在荣耀中显现时,“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太17:3)摩西是主前一千多年前的人,而以利亚则是主前八百年前的人先知,离开主耶稣的时代很远,却同时显现在门徒面前,门徒大大惊讶,这告诉我们来生与今生是一样实在,不同的是一个活在天上,一个活在地上;活在天上要比活在地上更好,且是永永远远的活着。原来属神的人离开这属地的世界,依然活在属天的神的国度里。在登山变像发生时,时间似乎凝固了。在人来看,摩西和以利亚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他们与耶稣和彼得、约翰、雅各又是不同时代的人。三个不同时代的人却在同一个时空里出现,难道这是穿越了吗?进入了时空隧道,还是走进平行空间了呢?然而主要告诉我们:在永恒属灵国度是无时间限制的真理。
有人讲,人在世上的最大拦阻是“时间”,所谓的大限,确是如此,人对过去无可奈何,对未来也无把握,在时间的限制里人真无奈!对已逝世者、对将要来的人、将发生的事,人无法接触也不能拦阻,深感遗憾!对基督徒来说,理解角度就不同,将来我们在主荣耀的国里,过去、现在、将来都在我们眼前同时出现,这是何等奇妙的事。
我们如何做到或者平衡好今生和来世,属世和属天;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有智慧做出选择,有时做不到“舍下”,就会跟那位少年财主一样的通病。主耶稣带了三个门徒到山上去,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去经历一下属灵的事是实在的。因此彼得在彼得后书第一章里勉励信徒要竭力追求,盼望将来能丰丰富富地进入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他提起这件事,讲述自己曾在圣山上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主耶稣荣耀国度的降临,是何等的实在!
三、山上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最后,当一切都过去了,“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太17:8)当一切过去后,恢复了正常,门徒们所见到的耶稣,依然是和他们一同上山的那位。虽经过了登山变像这件事,让他们看见了主的荣耀,但时候未到,还不能告诉他人今天这事,要等到从死里复活后才可以宣扬。
这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就是主,祂是一切的中心。我们常被主在地上三十多年的历程和事件影响了对祂的根本认识,忽略了永恒之主的永恒、荣耀实在的确认,求主来帮助,让我们常常攀登高山、看见在荣耀中的主。我们专注主耶稣祂自己,祂是我们唯一看重的。在天上,只愿一心一意敬拜祂、歌颂祂,观看祂的荣耀。到那时,万膝要向祂跪拜,万口都要称颂赞美祂。今日当我们在地上聚会礼拜,当那日在天上也同样是在进行大敬拜,我们的敬拜也从地上通到天上,连同天上一起的大敬拜,这不是想象,是确实,是实在,是荣耀的。不是抽象,是真实。不见众人,只见耶稣,主耶稣应成为我们的一切:事奉的对象、追求的对象、爱的对象、渴慕的对象,如同一首歌中所唱“唯独耶稣,永远耶稣,我心赞美,我口传扬,救我医我,使我成圣,荣耀救主,再来之王。”
盼望我们的每一天都能“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