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权柄与顺服
经文:太21:23-32;诗歌:19\357\276;启应:诗29篇 高霞
大纲:
一、质问
二、应答
三、教导
讨论题:
1、生活中有哪些权柄该顺服但你却没有选择顺服,难阻你顺服的因素有哪些?
2、耶稣的话给你怎样的启发?
一、质问
刚才所读的经文中记载的事情发生在主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期间,当节时,这座面积不大的城市里人口密度高,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主耶稣自从进耶路撒冷那天起就备受万众瞩目。他骑着驴子,在合城百姓的欢呼拥戴声中进入城门,在凝聚着犹太民族所有信仰情感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殿中赶出贩卖牛羊鸽子的人,推翻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制造当时宗教领袖们眼中所谓的“混乱”,阻碍了他们得利的门路。尤其耶稣在洁净圣殿时引用了先知以赛亚的耶利米的话(赛56:7;耶7:11),所以,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一起联合起来,当众质问耶稣:你说话和做事的权柄来源是什么?如果耶稣没有先知的权柄,却以先知的话为依据洁净圣殿,他就是亵渎了圣殿。犹太宗教领袖们希望通过质问权柄来抓住耶稣的把柄。
据马可路加记载除了祭司和民间的长老,同来的还有文士,他们组成了当时犹太人的立法议会和最高法庭,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务,所以这是个高层的管理机构,耶稣时代,这个机构也有法利赛人代表加入。很显然,此次同来的人群中也有法利赛人21:45。撒都该人与法利赛人想来势不两立,现在却因为嫉恨耶稣,成为合作伙伴,可见嫉妒让人疯狂。
犹太人向来看重血统,重视权柄的传承。从圣经中多处出现的家谱就可以看他们是多么的讲究追本溯源。他们在来之前一定是做足了功课。显然,从肉身看,耶稣除了是大卫后代,并无其他的优势,他不像保罗,师从知名学者,受过高深的教育。也非出生在名门望族,他的出生可以用寒酸来形容,父亲是名再普通不过的木匠。连他的故乡拿撒勒也是被人诟病的地方(约1:45-46)他们之所以对耶稣嫉妒不服气,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偏见,如果弥赛亚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出生贵族,生而为祭司,情况也许会有些不一样。
在这里,祭司一党的人问:“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言下之意,你的父亲还是你的母亲,还是你的老师,似乎他们都不够格,耶稣一项有利条件都没有,如果说,施洗约翰还有作祭司的父亲可作后盾,那么耶稣什么也没有。
二、应对
耶稣以一个提问作为回应:“太21:24-27”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施洗约翰在犹太人中影响力很大,……无论怎么回答都会掉粉。于是他们商量后,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们不知道。”这段经文中法利赛人的反应值得我们反思,他们讨论不是为了研究出真相,研究一下,施洗约翰的权柄到底来自哪里。他们的讨论里面全是满满的算计,算计这个人利益的得失。我们是否曾经不承认神所设立的权柄?或者是否因为形式对自己不利,而对信仰原则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三、教导
紧接着耶稣用了一个比喻来针砭当权的宗教领袖,为要让他们因此悔悟。比喻中两个儿子,两种态度,大儿子代表那些在生活中我行我素的人,他代表的是犹太人中的税吏、娼妓、罪人。但是他们在听到真理以后,却懊悔,改过,由坏变好。小儿子,满口答应,却口是心非的人,当面一套、背地一套,他代表用嘴亲近神,但心却与神远离的人。正像犹太人中的文士法利赛人,外表道貌岸然,内里却充满不顺服和背叛的事实。基督徒需要正信正行,才能讲好信仰故事。彼得在彼得后书1:5“有了信心,还要加上德行”,在这里他继续说;“有了德行,还要加上知识(认识神的真知识)。”尤其注意,要行的好,必须要有知识为基础,何4:6“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箴24:5“智慧的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
愿主帮助,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赐我们,使我们不仅真认识他、知道他,而且顺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