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基督徒的言语

题目:基督徒的言语

箴25:11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言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我们每天都凭借言语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建立联系或引发冲突。言语,看似是唇齿间轻巧的气流振动,实则是人类灵魂的真实写照。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内心世界的投射;每一次表达都在编织个体与群体的命运。

从古老圣经的教导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都向我们揭示了言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圣经中多处经文警示我们言语不当的危害,同时,现代心理学也从潜意识层面剖析了言语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探讨言语这一主题,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遵循信仰的指引,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实现灵命与生活的双重成长。

一、真实与虚假:言语的本质之战

箴12:19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这节经文如同一柄利刃剖开了言语的本质——真实是言语的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这场真实与虚假之间的战争。有的人,为了逃避责任,掩盖错误,而编造各种谎言、寻找各种借口,或许能够暂时蒙混过关;也有的人,善于用各种话术、套路,给你编织各种虚假的美梦,提供各种虚假的承诺,但是真相一旦暴露,你对他的信任便会瞬间崩塌。如果说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那么利益交换的基础就是互相信任。信任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为我们揭示了谎言背后的潜意识动力。当一个人的言行与内心信念不一致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不适。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人们往往选择用更多的谎言来圆最初的谎言,形成恶性循环。就像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戈培尔所说的:“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我们都听说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背后的心理学本质是对“曝光效应”的扭曲运用:重复出现的信息会让大脑放松警惕,逐渐接受为事实。但圣经早已预言了这种虚假的结局:“舌说谎话,只存片时”。谎言无论包装得多么精美,终究抵不过真理的重量。

太5: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耶稣的教导其实是在保护我们的潜意识,守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个成语叫自欺欺人,欺骗别人之前,首先欺骗的是自己。诚实的言语,让我们的内心无需消耗额外的能量进行自我欺骗,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闭环。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他们的人格是分裂的。对父母隐瞒真实想法,对伴侣掩饰内心需求,对自己逃避真实感受。而当他们来到上帝面前,敞开心扉,说出真实想法的时候,往往感到如释重负,甚至潸然泪下,这就是他的潜意识一直在渴望回归真实,而他一直在压抑这种真实的需求,所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二、节制与多言:舌头的缰绳与心灵的守门人

箴10:19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这节经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似乎患上了“表达饥渴综合症”,手指不停的在键盘上飞舞,将内心的碎片随意抛向世界。有的人因为一句冲动的评论引发网络暴力。也有的人因为在朋友圈过度分享生活细节而遭人嫌弃。这些案例都印证了“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的道理。

心理学中的“自我暴露互惠原则”告诉我们:适度的言语分享能促进关系,但过度暴露,过度分享则会引发他人的防御机制。这背后是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在作祟。有些人通过不断说话来填补内心空虚,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通过别人来给自己刷存在感。朋友圈

雅3:2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这节经文实际上是在强调:能勒住舌头的人,已经能掌控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恐惧。现实生活中,“沉默的智慧”随处可见。谈判桌上,懂得适时沉默的人往往能掌握主动;家庭冲突中,先闭上嘴的人并非认输,而是在避免进一步的言语伤害。对于牧师而言,“节制言语”更是一种职业素养:不轻易给出建议,不随意评判来访者,用沉默为对方创造更多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沉默,不是冷漠,而是对言语力量的敬畏。

正如雅1:26所警示的:“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虚浮的言语会让虔诚变得虚假。同样,无节制的表达也会让心灵变得浮躁。

三、造就与污秽:言语的种子与收获

弗4:29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这节经文向我们揭示了言语的播种与收获定律,这个定律和自然法则是一致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医院病房里,一句“你今天看起来精神好多了”能给患者带来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学校课堂上,老师一句“你很有潜力”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这些都是“造就人的好话”所结出的美好果实。

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积极的言语暗示能激发个体的潜能。老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会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使其朝着被期待的方向发展。相反,长期被打压,被“你真笨”,“这辈子没出息”等污秽言语攻击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缺乏自信,这正是“污秽的言语”所种下的毒瘤。

路6:45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清洁的言语源自纯净的内心。当我们想要改善自己的言语表达时,不是仅仅从表面技巧入手,更要深入内心,审视自己的潜意识,让内心被上帝的爱和真理充满,被上帝的智慧充满,口中自然会流出造就人的好话。

四、论断与自省:言语的镜子与审判的天平

太7:1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这节经文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虚伪。论断,看似是在评价他人,实则暴露了说话者自身的局限。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解释了论断行为的潜意识根源。人们往往将自己不接纳的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一个习惯论断他人吝啬的人,往往自己可能就是那个最小气的;一个总是指责别人虚伪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正在逃避自己的不真诚。

太7:3-5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这段经文就揭示了这种心理机制:我们更容易看到他人细小的过错,却忽略自身更大的问题。

罗2:1-2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为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

论断者最终会被同样的标准审判。因为上帝审判的天平是公义的。

我们今天要实现从“论断他人”到“审视自己”的转变,这是心灵成长的关键一步。正如经文所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

五、传舌的火焰:言语的病毒与关系的毒药

箴26:20

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

这节经文将传舌比作点燃纷争的柴火,这一比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得到印证。传舌的言语如同病毒般在人际关系中蔓延。

心理学中的“八卦心理学”研究发现,传舌行为源于人类的社交需求与安全感缺失。原始社会中,分享他人信息有助于群体生存。现代社会里,传舌则成为某些人获得群体归属感的方式——通过议论他人来拉近与听者的距离,或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箴18:8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这节经文揭示了传舌的迷惑性,它能带来短暂的快感,却留下长久的伤害。

箴20:19

往来传舌的,泄露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这是对人际关系健康的保护。现实生活中,远离传舌者的人往往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学会当面沟通,停止背后传舌,关系才能恢复平衡。

六、言语的力量:心灵的权杖与敬畏的果实

箴15:1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这节经文道出了言语的神奇力量。现实生活中,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夫妻之间,“你能不能别总玩手机”可能引发争吵,而“我希望我们能多聊聊”则能促进沟通。亲子之间,“你怎么又考得这么差”可能打击孩子自信,而“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则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心理学中的“非暴力沟通”理论与这节经文不谋而合。非暴力沟通强调: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本质上就是“回答柔和”。这种沟通方式能够绕过潜意识的防御机制,直接触及彼此的内心需求。

箴9: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言语的智慧并非与生俱来。这里的敬畏,在心理学层面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谦卑与对言语的审慎。一个敬畏生命的人,不会轻易用言语伤害他人;一个审慎的人,会在开口前思考话语的后果。生活中的智者,往往都是言语谨慎的人。他们的话语不多,却字字珠玑;他们的表达柔和,却充满力量。正如箴15:2所说“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这种智慧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内心敬畏所结的果实。

七、结语

从圣经中关于言语的教导,到心理学的潜意识分析,我们看到了言语的多面性。言语,可以是真理的见证,也可以是谎言的伪装;可以是智慧的流露,也可以是愚昧的彰显;可以是爱的纽带,也可以是恨的刀锋。每一句话都是内心的投射,每一次表达都是生命的选择。

“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6:45)这节经文为我们指明了言语修行的方向。不是刻意控制言语,而是净化内心源头。当我们的潜意识充满诚实、节制、善意、谦卑与敬畏,口中自然会流露出造就生命的良言。这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用心灵守护舌头,用言语塑造美好。

在这个信息喧嚣的时代,愿我们都能记住圣经的智慧,勒住舌头,谨慎言语,让每一句话都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既彰显真理的光辉,又传递生命的温暖。这不仅是对他人的祝福,更是对自己灵魂的负责。

思考题:

1、基督徒如何把话说得合宜?

2、如何从心灵层面净化语言的源头?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