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道成了肉身

题目:道成了肉身

约1:1-5,9-18

 约1:1-18是整卷约翰福音的序言,有别于其他三卷福音书,约翰既没有记载耶稣的家谱,也没有讲述耶稣的奇妙出生经历。而是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描述来阐明耶稣基督的神性——道成了肉身。道成肉身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对于基督徒而言,这件事显明神对人深切的爱。道成了肉身,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义,它指向了耶稣基督的降生和他的使命,以及他在人类历史中承担的角色。

这段序言不长,短短十多节的经文包含了多方面的信息:论到耶稣基督与创造和救赎之间的关系,论到神和世界的关系,论到人的本性。这些信息,不仅对于约翰那个时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现今的我们也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道与世界的关系(光与暗的关系)

经文中提到的“道”,原文是“话语”的意思,在公元1世纪,犹太人看到这个词会很自然的联想到神的律法,希腊人看见这个词,就会想到他们所追求的哲学,他们会把道和宇宙的规律和法则联系到一起。但约翰所说的道,不是一个概念或者系列的法则,而是一位超然的存在,约翰领受启示,清楚了解这道在创世之先已经存在,与神同等,彰显神的属性,超越时空限制,宇宙万有都是神藉着道创造的,这道就是三位一体真神的第二个位格耶稣基督。所以在这里,约翰要告诉读者的是,主耶稣基督所说的话以及他所做的事就是神的话、神的圣工。

说完了“道”,我们再来看世界,认清了世界的本质。世界在被造之初是美好的,在创世记中记载神六日的创造之功,无论虫鱼鸟兽、山川河海,树木花草,神看着都是好的。但始祖亚当夏娃的犯罪改变了这个美好,罪进入世界后,人性被改变,土地受咒诅,世界的本质就变成一个黑暗之地。所以,先知以赛亚才在预言耶稣的降生时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这里的黑暗意思是这世界充满罪行和混乱。(所以道和世界的关系是光与暗的关系),当光照亮这个世界之时,世界拒绝光。在约翰的概念里:光与暗、正与邪、神与撒但是彼此对立的。约翰对世界的看法,解释了为什么犹太人拒绝耶稣,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明白神的事。约翰福音3:19里记载了耶稣对前来问道的犹太官员尼哥底母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人因里面的罪性,本质上是拒绝神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会用开放的心灵对神的事进行探索,也缺乏好奇,即便今天我们信了耶稣,神的事、神的话对于大多数基督徒来说,仍旧提不起兴趣和热情。当年正是这样的拒绝和冷漠让耶稣走上十字架。

有人说,你说的和我无关,因为我不拒绝神,我期待神给我启示,给我引导。弟兄姐妹,让我们扪心自问,如果神所启示的内容是你喜欢的东西,迎合你的想法和你肉体的需求,你一定喜欢,但假如神所启示的和我们心中所愿相违背,我们还会义无反顾去追随吗?但神的指示常常挑战人心中所愿的,为要除去我们里面的“已”。同样如果神所启示的信息是肯定这个世界的、吹捧个人的能力,大家都会欢迎。

我们要警惕,在这末后的时代,我们周遭有很多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在承诺只要我们用他们的方法,我们生命中的挣扎就能得到舒缓,困扰我们的难题就解决。积极正面的固然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问题,但有些一些歪门邪道(如:新纪元灵修、塔罗牌占卜、心灵疗愈……),如果去追随,势将我们引向歧途。约翰在1:9给我们指出能解决生命黑暗的根本方法:就是让生命的真光耶稣基督来光照,真光才能驱散黑暗,生命被改变才能结出美善。约翰在这段序言,不是说在众多声称可以给人盼望的声音里有一个声音或者有一个信息可以为人带来盼望,而是说“这信息”就是惟一的盼望,唯一的真光,唯一解决罪解决黑暗的出路。

这个本质是黑暗之地的世界急切的需要神的光来光照,需要神的话来引领。细心的弟兄姐妹会发现,约翰特别注重对黑暗的描写,尼哥底母是在夜间来见耶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法利赛人,他不愿意让同伴们知道他尊敬并相信耶稣;最后的晚餐上,犹大吃喝完了,就离开房间,他要在黑暗的掩护下去作出卖主的勾当。约翰记载这些细节,是要告诉我们尼哥底母和犹大正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着。约11:10里,耶稣说:“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今天有无数个尼哥底母和犹大,要神来光照。今天我们信了主,但多少时候仍在黑暗里行。犹大跟随主,却在行在黑夜,为什么?因为我们还不愿接受神的光来光照,不肯接受神在生命中给我们的挑战,(耶稣曾给犹大挑战,让他管理钱囊,直接挑战他内心的私欲)。光照在黑暗里,意思就是要驱散黑暗,驱散意味着一种挑战,让我们认识并接受生命的真光耶稣基督,并且接受他在我们身上所做的挑战,这样我们里面的黑暗(迷茫、内心挣扎、苦闷、被罪辖制的现状)必会被驱散。

二、显明恩典与真理

道成肉身这件事告诉我们,神渴望让我们认识的,不是一些理念,而是他自己。道成肉身这件事告诉我们,耶稣不是不是一个道德模范。而是神自己,神取了人性,全然永恒的穿戴着人性,神性人性在他里面共存,这是多么伟大和不可思议的事情,神改变了他自己,为要拯救罪人。这件事在历史上成为一个标记,因为这件事,公元纪年成为国际通用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在按着道成肉身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作为标记,来记录自己国家的时间和历史。

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给世界带来“恩典”和“真理”,约1:14约翰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主耶稣的所言所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何为“恩典和真理”,他将父神本体的荣光彰显得漓淋尽致。在耶稣没有道成肉身之前,人对神的性情认识是很模糊的,或者说有些片面。在旧约时代中,神在彰显他荣光之时极其威严,令人畏惧不已,神人摩西在神荣光临在的西奈山领受神诫命之时说:“我甚是恐惧战惊”。因为摩西在山上看见了十分可怖的场景,就是:漫山熊熊的火焰、浓密的黑云、怒吼的狂风、前所未有的大黑暗、审判的号角声和震耳欲聋的雷声、强烈的地震和极大的说话声。以色列众百姓在山脚下远远听见这声音就祈求神不要再向他们讲话。西奈山因为被神的荣光所充满而成了一座不可看、不可摸的山,凡靠近这山的,即便是野兽飞鸟也难逃一死,此时神的荣光带给世人的似乎不是拯救而是毁灭,似乎不是生命而是死亡。因而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看来,似乎耶和华神更多显出了他令人畏惧的一面,真理的一面,威严一如冰冷的律法。然而,在新约中的百姓,有幸承受神借着他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所赐下的荣光,充充满满的感受到神荣光中的无限恩典。

“恩典”是神赐给人的慈爱怜恤和庇护。我们的主是一位满有恩慈的神,他的一生安慰忧伤的人、接纳被遗弃的人,拯救人出离绝境,体恤人的艰难软弱困苦挣扎。在加利利的迦拿婚宴上变水为酒,解救了一对家境贫寒的新人免遭尴尬的局面,使筵席得以尽欢;在拿因城为一位失去丈夫又即将面临丧子之痛的寡妇抚平焦虑与伤心;在耶路撒冷毕土大池边,拯救一个瘫痪了38年孤苦无依无助无望的病人;在伯大尼小村庄里为拉撒路的死哀哭流泪;在拥挤的人群中,他驻足为救一个患血漏被视为不洁的妇人走出内心的恐惧……对罪人,耶稣同样怀有深沉的同情与怜悯。在撒玛利亚的雅各井边,将生命的活水赐给因德行败坏而被人鄙视、内心空虚的妇人。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面对一群道貌岸然的文士、法利赛人,耶稣拯救一个即将被石头砸死的女人;他像待孩子那样为门徒洗脚,并告诉他们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约14:18)在复活之后,他又亲手为门徒预备早餐。面对含辛茹苦抚育自己的母亲,已经被挂在十字架上耶稣,还不忘记将其委托给了他所最爱的门徒。即使面对那些逼迫他的人,耶稣也不忘记为他们求恩典,在他被钉十架最痛苦的时候,他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主耶稣一直站在恩典的立场思维、行事、说话。这是神的性情。

在旧约时代,神命令以色列人建造约柜,(出25︰21-22)“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又要将我所赐給你的法板放在柜里。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又要从法柜施恩座二基路伯中间,和你说我所要吩咐你传给以色列人的一切事。”施恩座是神的座位,象征神的恩典,约柜内里装着十条诫命,象征律法,就是真理。施恩座放在约柜的上方,表明恩典和真理相连接,基督徒的生活也要将“恩典”和“真理”进行平衡,恩典缺少了真理就失去了方向,让人放纵私欲,真理缺少了恩典就变得冰冷。基督徒手中的真理,不应该成为控告别人的资本,而应该化做自我行事的准则。

我们信耶稣,很多时候都是冲着恩典来的,所以强调饶恕、慈爱,重视圣灵的恩赐,就是医病、赶鬼、异梦、方言,但谈到舍己、奉献、公义等,就本能的排斥。这样的信仰是没有根基的。

求主帮助我们借着圣诞,更深体贴神的心意。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