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简史》(九)——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

弟兄姐妹平安:欢迎点击下方音频,聆听课程内容!

课程音频:

课程讲义:基督教简史9.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

十六世纪中叶,宗教改革在德国兴起时,在瑞士也几乎同时发生。随即又发展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在各国纷纷进行了群众性的或是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一、瑞士的宗教改革

瑞士当时由十三个独立的自治州组成联邦,素有民主和独立精神。但乡村和城市的状况差异很大,因此进行宗教改革既有很好的机会,又有很大的障碍。当时的动荡和斗争很快反映到苏黎世和日内瓦,这两个城市也成了宗教改革的中心。

  • 茨温利和以苏黎世为中心的德语瑞士宗教改革

历史上有名的茨温利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路德出自于中世纪,接受经院派神学教育,读过许多教父著作及中世纪教会色彩的著作;茨温利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受教,研读的是早期希腊罗马的著作,他最先受伊拉斯姆很深的影响无意攻击罗马教会,只希望藉教育慢慢改善教会,但后来他完全被路德影响,以致越来越远离伊拉期姆的看法。茨温利在巴塞尔、伯恩及维也纳各城受教育,于公元150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然后进入教会事奉,于公元 1519 年成为瑞士重要城市苏黎世教会的牧师。

公元 1518 年,茨温利开始攻击赎罪券。路德在来比锡之辩中的立场以及焚毁教皇诏谕之举深深感动茨温利,使他对罗马教会作有系统、有计划的攻击。苏黎世教室中的图像被搬走;弥撒被废止;祭坛、圣人遗物及宗教游行都弃绝不行;教会的行政管理、穷人的照应工作交给市政府来办理;学校制度也改善了。从苏黎世开始,改教运动蔓延到好几个瑞士的县郡,但仍有不少县郡维持原来的天主教。

  • 马尔堡会谈

在德语瑞士改革期间,当时的形势需要德国与瑞士的改教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旧教势力的压制,公元1529年十月,路德和茨温利在马尔堡会谈,关于信仰和教义的前十四条都一致赞同,但对圣餐的看法上,茨温利和路德不同:路德对「这是我的身体」采「字面」解释,他认为基督升天后,他的身体无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体确实临在圣餐的饼和杯中;茨温利则认为基督的身体只在天上,把「这是我的身体」解释为「这预表我的身体」;因此,根据茨温利的观点,圣餐是一项「纪念主」的仪式,「饼和杯」是「基督身体与血的象征」。这两位改教领袖至终无法获致一样的看法,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终于长久分离,各行其道。

有一段时期,茨温利的影响力远及瑞士各地及德国南部,但他于公元1531年的一次战役中阵亡,这一战争之后在瑞士划分了旧教和新教各自的势力范围。宗教改革运动在德语瑞士遭受了沉重打击之后,便转移到了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法语瑞士。

  • 加尔文和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法语瑞士宗教改革

第三位改教者是约翰·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努瓦营城中一个律师家庭,1523年后在巴黎、奥尔良和布尔日的大学中研究神学和法律,在他父亲死后,加尔文决定把这两方面都放弃,而在巴黎过学者的生活。1533年加入新教,并常在聚会中讲道。同年他的好友科布就任巴黎大学校长时因宣扬了伊拉期姆和路德的言论而遭受迫害,两人一同逃离巴黎。法国当局加紧迫害新教,加尔文逃离法国于1535年初到达瑞士巴塞尔,从事文字工作。1536年3月出版了《基督教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新教教义,否认教皇权威,强调上帝的预定,并为遭受法王迫害的法国新教徒申辩。加尔文的人生,自抵达日内瓦到去世期间,可分为三个时期:公元1536年八月至公元1538年四月,为第一次去日内瓦时期;公元1538年五月至公元1541年九月,为斯特拉斯堡时期;公元1541年九月至公元1564年五月去世时,为第二次去日内瓦时期。在此期间,加尔文帮助建立新教教会、正式作传道人讲解圣经、为阐述新教立场持续从事圣经研究和文字工作(增补了《基督教要义》,写了《罗马书注释》等)……加尔文推进宗教改革的影响已远远超出日内瓦而及于欧洲各地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他不仅在神学思想上强调了因信称义的信仰传统,而且在改革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所乐于接受。加尔文的改革对法国影响尤其大,在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也迅速传播,甚至还传到了南美的教会。

二、法国的宗教改革

法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有密切关系,法语瑞士宗教改革的主要领导力量来自法国,而瑞士宗教改革的成功又对法国产生了有力的影响。

从人文主义者的改革到新教教会的建立:在法国最初提倡宗教改革的是人文主义者,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勒菲弗尔。随着新教的迅速发展,1559年在巴黎举行了首次新教会议,正式建立了改革派自己的教会。新教教会由牧师和平信徒组成的会议来治理,各教会之间彼此平等。此后新教又继续发展,新教徒在居民中占了四分之一。

从胡格诺战争到南特敕令:约在 1560年时,法国的新教徒被称为 “胡格诺派”,一般认为得名于德文,意为结盟者。该派多在法国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是中小贵族,市民及手工业者,其中大多数为加尔文派信徒,也有少数路德派或其他派别的新教徒。他们从1534年以来一直遭受迫害,却不断壮大而坚持反抗。1562年他们同天主教之间终于爆发了战争。从这年起经过三次战争,双方于1570年议和。此后胡格诺派又同天主教方面在1573—1580年进行了四次战争。1589年8月法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那瓦尔的亨利继承王位为亨利四世,并于1594 年在巴黎加冕。至此胡格诺战争方告结束。1598年4 月,法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法国西北部的南特城颁布了一项敕令。敕令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并恢复其特权和教产,同时承认胡格诺派信徒享有信仰自由,允许他们在除巴黎及几个城市以外的地方举行礼拜等,但这一敕令遭到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完全废除。新教徒仍有种种困难,直到十八世纪末叶法国大革命时才获得与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

三、尼德兰的宗教改革

尼德兰意为“低地”。当时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这一带地区。尼德兰的宗教改革是同荷兰的民族独立和社会革命结合在一起的,北方多为加尔文派的新教。1571年在埃姆顿举行了加尔文派教会和第一次全国会议。1575年来丁大学创办,不久也成了神学和学术中心;南方则仍是天主教占优势。但总的来说,加尔文派新教的力量已在尼德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宗教改革

  1. 苏格兰的宗教改革

苏格兰的宗教改革以加尔文派为核心,建立了长老制的教会。这一教会迄今仍是苏格兰官方所支持的教会。诺克斯——苏格兰伟大的改教者,他深受加尔文的影响,而采纳了加尔文的全套体系,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工。诺克斯回到苏格兰后,改教运动就全面展开。诺克斯的讲道非常有能力,他的风格是直接、活泼、简明,经常在讲道中运用充满才气的隽智和尖刻的讽刺,以致有人对他讲道的评论是:别人讲道是砍掉树枝,这个人讲道是砍断树根。他的一生证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一个有大无畏精神的伟人,他不仅改革了苏格兰教会,也藉着改教运动,改善了苏格兰民族的品格。

  1.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同其他国家很不相同。在那里不是由于教义上的分歧而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导致了与罗马主教的分离。英格兰反对教皇控制,坚持自己教会的独立,但仍保留了传统的教义、主教制和崇拜仪式等。因而最后形成的圣公会介乎天主教和新教之间。因此英格兰的宗教改革有其独特的意义。

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也在北欧诸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等兴起,甚至对俄罗斯也有所震动。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和旧教势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由此而产生的新教,基本上形成了温和的路德宗即信义会、较为激进的加尔文宗即长老会和保守的安立甘宗即圣公会这三大宗派和一些小的支派。新教各派经过同旧教势力的反复较量,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独立,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书目:《基督教简史》赵志廉著;《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祁伯尔著;《基督教史·上卷》胡斯托·冈萨雷斯著

 

思考题:

  1. 回顾本课内容中的人物、事件,谈谈个人的感受和收获。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